癌友自殺率為常人 2.47 倍!專家提醒,預防憾事發生心理照護 6 方面都要完備

隨著醫療進步,使得癌症病患存活率延長,讓疾病逐漸走向慢性病化,但卻無法降低癌友自殺率。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舉辦「面對粉紅灰犀牛-乳癌危機對策諮詢專家座談會」,邀請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方俊凱針對癌友心理支持議題提出專業分析與建議。

台灣癌症病人自殺率全球第一

從 2017 年由台大公衛學院團隊透過全國癌症登記檔案資料庫,分析自有健保後,台灣癌症病友的自殺風險。結果發現,癌症病人的自殺率比一般人高 2.47 倍,尤其是被告知罹癌的第 1 年,受到心理、經濟壓力等影響,風險更是一般民眾的 5.5 倍。

2015 年,國外一份經濟學人雜誌報導,台灣的安寧療護品質在全球 80 幾個國家評比中排名第六、亞洲第一,但同時癌症病人自殺率也是世界第一。方俊凱表示,早在 1998 年,當時他正從精神科跨界從事安寧療護,就注意到很多病人在罹癌期間、還沒走到進入到末期被照護的領域,就自殺身亡了。

於是在 2009 年,他成立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就是發現許多癌友在確認罹癌後,出現的各種憂鬱、焦慮、恐懼、無助、無望、失志等痛苦情緒,卻缺乏心理支持,就算身體經過了相當好的治療,甚至獲得治癒機會,仍有可能因為壓抑許久的擔憂,導致自殺憾事的發生。

癌症病人的心理健康多重要

近年來,病人的心理健康也愈來愈受到重視,癌症病人的心理健康是亟需投入更多關注的領域。方俊凱觀察,臨床上半數癌症患者都需要合併精神科、身心科治療,然而實際求助心理醫療的癌友卻不到十分之一,病識感不足,就醫率也偏低。

他深信「癌症病人的情緒照顧,如同身體症狀一樣被重視」,於是在 2013 年創立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關注罹癌者不同治療階段的心理需要,透過病友心理服務、醫護教育訓練、宣導及公衛倡議,結合臨床醫療與實務資源,提供癌友及其家屬社會心理支持,期降低癌症病人的情緒困擾。

方俊凱說,罹癌後,大多數人會在一連串醫療建議和治療決定後,陷入焦慮、無助、傷痛感,生活被突如其來的癌症打斷,甚至茫然不知接下來該怎麼過。因此,如何協助病人重拾生命鬥志,是專業醫護、病患家屬,以及病友本人要共同面對的議題。

除了強化醫療端的照護,家庭支持是癌友心理健康關鍵,他強調:「癌症病人的心理健康中,家庭還是最重要的一環,顧好心理健康,也才能真正與癌症共存。除此之外,抗癌一定要做好心理建設,後續治療和生活回歸才能更加順利。」

癌友心理需「六全照護」

方俊凱認為,癌症病人需要結合心理腫瘤學、安寧緩和,以及醫學服務的「六全照護」。以病人為中心,全人(生理、心理、社會)、全家(所有家庭成員)、全隊(多元專業合作照護)、全程(從診斷早期到死亡,甚至逝後的悲傷輔導)、全心(結合心理腫瘤醫學)、全社區(病人與家屬的社區照護需求)。

國健署今年 4 月推動「發展慈悲關懷社區暨以癌友家庭為中心之照護模式」試辦計畫,結合社區醫療及安寧緩和醫療慈悲關懷的概念,主動找尋癌友的蹤跡給予心理支持,目前全台有 6 家不同性質的醫院參與,包括淡水馬偕、宜蘭博愛醫院、亞東醫院、沙鹿光田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

對癌友而言,幸福感是很重要的,才能「病治好了,順利回歸社會」!方俊凱提到,「心理健康 mBMI 幸福心指標」為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為李玉嬋教授所研發之正向心理健康評估指標。是以提升正向心理健康為概念發展出來的,目前應用於不同領域,包含癌症自我照護與需求。

心理健康 mBMI 幸福心指標

◆ Be-friends 交友:人際支持親密感。要讓癌症患者與治癒者有可以隨時找到的好友知己
◆ Mindfulness 正念:情緒平穩掌握感。癌症患者與治癒者學習安頓自己的情緒、學會感受平靜
◆ Identity 認同:自我價值意義感。癌症患者與治癒者應重新找到人生定位,過著有意義的嶄新生活。

癌友需要心理諮商的時機點,是從確診那一刻開始嗎?方俊凱提醒,抗癌需要有心,任何時刻都需要,當你自覺焦慮、憂鬱、失志等,鼓勵癌友至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合約機構「心理諮詢門診」看診,找諮商心理師 / 臨床心理師聊聊,以降低治療過程中的心理不適,重回正常生活。

方俊凱表示,心理諮詢時卻無力負擔自費心理諮詢門診費用(非健保給付範圍及醫療掛號費),可申請專案補助,檢附身分證明文件及自費心理諮詢門診診療費用單據即可申請,每人每年度可申請 6 次(實支實付),每次最高補助 1,200 元,盼癌症病患能安心尋求協助,積極治療,早日恢復日常生活。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更多Heho健康文章

乳癌年輕化?專家呼籲:篩檢年齡下修必要性及篩檢工具建議

年輕乳癌到底該先治療、還是該先生育?醫師建議方案開啟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