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友「門診治療」比照住院理賠,壽險公會:恐成防疫保單後再次亂象

健保署向金管會努力爭取住院實支實付「門診治療」納入理賠,保險局允諾轉達壽險公會,並要求公會評估可行性。壽險公會今日首度表態指出,一旦放寬癌友門診治療可比照「住院」醫療理賠,將擴及全體醫療險保戶亦主張比照,恐造成繼防疫保單之後的再一次亂象,影響保險公司之財務能力。

24 日包含「癌症希望基金會」等病友團體、立委、以及立法院厚生會等進行公聽會,討論「商業保險理賠爭議、協同健保政策」,壽險公會今(26 )日以新聞稿發佈書面回應,詳細闡述三大面向。內容歸納如下:

  • 首先,商業保險與健保在本質上有重大不同。

商業保險是客戶根據個人需求與預算自主選擇,保險公司必須自負盈虧。保戶的權益完全依照契約條款約定。但是健保是強制性社會保險,非營利性質,目的在於提供基本保障,並由國家財政支撐,性質迥異。

  • 其次,保險商品設計已經與時俱進。

不同商品提供不同的保障功能,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屬於基礎型商品,主要保障住院醫療支出。對於需要癌症保障的客戶,業者另外提供癌症專屬商品。

近年來,癌症商品也在不斷進步,除了早期的住院醫療類型,現在主要是一次或分期給付型,並結合新療法如標靶治療、基因檢測等,也有包含門診手術或達文西手術的給付。

  • 最後,開放未住院癌症治療理賠將違反契約精神,影響既有保戶權益。

一旦開放門診治療可比照住院給付,將擴及所有醫療險保戶主張比照,恐造成又一次的亂象,影響保險公司財務及經營穩健性。此外,醫療保費也將大幅調漲,增加未罹病保戶負擔,有違公平原則。

而若要以批註條款開放理賠仍需考量許多因素,保險公司需要更多時間審慎評估。

以此,壽險公會說明商業保險與健保本質不同、商品設計演進、開放理賠恐影響既有保戶等三大面向,冀望外界能對此議題有更全面的瞭解。壽險公會也表示,感謝政府合作開放更多健保資料,有助業者研發更多創新商品,滿足大眾更多元化的需求。

核稿編輯:湯皓茹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醫療險理賠納入「門診治療」:醫療資源浪費解方或加重保戶負擔?
癌友住院理賠爭議?金管會:已將健保署解套訴求轉達壽險公會研議可行性
為保險理賠硬住院?金管會:因應醫藥進步可協助壽險公司檢討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