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因性疲憊症 運動食療可改善

圖為2019年「抗癌勇士熱愛生命自行車環台之旅」。(本報資料照片)
圖為2019年「抗癌勇士熱愛生命自行車環台之旅」。(本報資料照片)

癌症令人聞風喪膽,給病患帶來極大壓力,根據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的「2015全台灣癌症病人之癌因性疲憊症流行病學調查」,高達92%台灣癌症病患有癌因性疲憊症(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問題,證實是最令台灣癌症病患困擾症狀,超越睡眠、疼痛、食慾不振、憂鬱等。

台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董事長、馬偕醫院兼任主治醫師謝瑞坤表示,癌因性疲憊症成因,除了癌症治療,也包括癌症「尤其是較晚期的期別」。

謝瑞坤說,不同於一般的疲倦,癌因性疲憊症是一種持續且主觀的疲憊或耗竭感覺,與日常活動無關,無法透過休息來緩解,嚴重時,連坐著、躺著,甚至整日臥床,都會感到疲憊,不僅影響生活品質、無法正常生活,也可能讓治療受到影響,包括病患治療意願降低,或因身體狀況不堪負荷,使得療程無法如期完成,進而影響療效。

台北長庚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主任游啟昌說,癌因性疲憊症是可以治療的,根據《癌因性疲憊症臨床治療指引》,低於4分的輕度疲憊,可以採取運動、營養飲食、睡眠衛生等非藥物治療來因應或預防,若來到4分以上的中重度疲憊,便建議加上藥物治療,而研究顯示,我國超過1/4的癌症患者,便是處於此階段的中重度疲憊。

謝瑞坤補充,病患或家屬可以依據《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 - 癌因性疲憊症診斷準則》,來評估是否面臨癌疲憊威脅,並主動積極的告知醫護人員,「否則一旦惡化到一定程度,像是已處於惡病質,便不太容易再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