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鉅額醫藥費 藍委籲研議以商保補位建保

癌症治療領域的藥物不斷推陳出新,但是不少新藥、新療法沒納入健保給付,導致許多癌友負擔不起,引發癌症病友團體呼籲政府能夠考慮以商保補位健保的方式,減輕癌友和其家屬的經濟負擔。國民黨立委今(16)日也呼籲衛福部健保署和金管會保險局,儘速研議以商保補位健保的可行性。

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國內癌症患者治療費用的來源大致可分為商業保險理賠佔73%、儲蓄佔67%、家人支付佔20%,假設癌友沒有儲蓄、沒有家人支付的話,情況會非常嚴重;根據媒體報導,有25%癌友自費治療費用高達上百萬元,一般家庭或個人哪能負擔的起?相對弱勢沒有錢病友,還真的不能生病。

曾銘宗表示,國民黨團要求金管會跟衛福部推動更符合癌症患者需要的商業保險,同時請金管會督導保險公司,檢討保險理賠相關問題,除了現行住院才能理賠,是否能將標靶治療、化療也納入理賠項目,減輕癌友負擔?

國民黨立委吳怡玎舉例,癌症治療帳單用最常見到的自費項目包括了:手術耗材、化療、放射治療、標靶藥物、免疫治療、基因檢測等6大項,其中標靶藥物從一顆數千元到上萬元不等,她再舉例,一位45歲男性罹患肺癌四期病友,醫療帳單累積到6、7百萬元;一位45歲女性乳癌二期,一年醫療費用達72萬元;另一位男性罹患大腸癌,雖然標靶藥物有健保給付,但基因檢測每次卻必須支付8萬元,這些案例都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支付。

國民黨副秘書長李彥秀表示,衛福部近年來的確有想辦法讓商保輔助健保,而現在健保費每6元就有1元用在癌症治療上,但無論是標靶藥物、新治療法、免疫治療法等治療費用,一年比一年高,恐怕在未來健保在支付癌症治療的比例不會僅有1/6,甚至造成健保的負擔,她強調,希望衛福部和金管會對於癌症醫療保險的商保補位健保,能更盡快規畫出可行性方案。(李人岳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