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與代謝息息相關!腰圍超標罹腸癌機率多23%


【洪辰竺報導】根據國健署統計,108年大腸癌的發生率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一,大腸癌不只已蟬聯14年癌症發生率之首,發生率也在全世界居冠。在過去罹患大腸癌的人多為年長者;近年來,50歲以下的「早發性大腸癌」盛行率逐年上升,研究發現,原因可能與「代謝症候群」的因子有關!

研究:腰圍超標罹患大腸癌機率高23%

在健康節目《健康2.0》中,江坤俊醫師及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醫師表示,過去認為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關係較有關係;不過,據研究發現,大腸癌的發生與代謝症候群的發生也有高度相關。根據一項今年發表於《胃腸學》雜誌的韓國研究顯示,腰圍較粗的「中廣型肥胖」和大腸癌間有密切的關係,腰圍超標者,罹患大腸癌的機率也會增加。

研究分析567萬名50歲以下男女的健康資料,觀察腰圍粗細與罹患大腸癌機率之間的關係,最後發現男生腰圍大於90公分,女生腰圍大於85公分,相較於未超標者,罹患大腸癌機率高出了23%。

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醫師表示,腰圍的粗細能夠反映出一個人過去數十年的飲食習慣,而飲食習慣與我們身體的健康息息相關,不當的飲食習慣可能會讓人產生一些特殊的病症。

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邱瀚模也曾撰文,並發表於台灣醫學會期刊,內容講述「肥胖」是大腸直腸癌腫瘤的危險因子,而「代謝症候群」代表代謝異常、肥胖、心血管疾病的臨床前期階段,若可有效控制代謝症候群,便可減少各種臨床症狀疾病發生。

另外,根據台大醫院於2006年的研究發現,代謝症候群的族群罹患近端大腸的病灶、多發性病灶,以及兩側多發代謝症候群(同時分布於近端與遠端大腸)的族群,危險性分別達1.6、2.1及2.3倍之多,增加了未來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

超慢跑、遵循地中海飲食有效改善代謝症候群

那麼怎麼樣才知道自己是否有代謝症候群呢?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以下5項標準若符合3項以上,即為「代謝症候群」:

  1. 腰圍過粗: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5公分。

  2. 高血糖:空腹血糖大於100mg/dL

  3. 血壓值過高:收縮壓大於130mmHg、舒張壓大於85mmHg

  4. 血脂異常:

    1. 三酸甘油酯大於150mg/dL

    2. 高密度膽固醇值過低(男性小於40mg/dL,女性小於50mg/dL)。

日本福岡大學身體活動研究中心所長田中宏曉在其所著《每天30分鐘,跟三高、肥胖、大腰圍、失智症說再見》一書中寫道,若想要改善代謝症候群,只要在進食時控制在八分飽,並在平時多運動即可。在運動方面特別推薦執行「超慢跑」作為消除多餘脂肪最適合的運動。「超慢跑」的要點包括用「跑起來不會累」的速度,並以腳趾趾跟(前腳掌著地)著地減少衝擊力、下巴抬高伸展背肌並嘴巴張開保持自然呼吸,每天累積花30-60分鐘的時間練跑即可(可分次完成)。

在飲食方面,中國醫藥大學家庭醫學科高湘涵醫師、林文元主任曾共同撰文指出,建議代謝症候群患者以含有水果、蔬菜、堅果類、全穀物與橄欖油的地中海型飲食為主,攝取升糖指數(GI)值較低的食物;另外,可以攝取酸含量高的水果,如檸檬、葡萄柚、奇異果等來延緩胃排空、增加飽足感。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腰圍超標增23%大腸癌風險!快用2招逆轉慢病癌症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