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大坵觀戰地生態 探索軍事遺跡

記者劉程鈞/專題報導

由大、小坵島組成的大坵,位於馬祖北竿島橋仔村西北方,擁有豐富漁產與景觀資源,吸引人們聚居漸成漁村聚落;因時代變遷,駐軍撤離、居民相繼遷出。現在除了遺留下的軍事據點與遺跡可供憑弔往昔外,另有民國70年代野放至此的「新住民」梅花鹿生活其中,而有了「梅花鹿島」別號,登上大坵即可近距離接觸鹿群,夏天還有機會看到飛翔的燕鷗,為昔日戰地風情增添豐富樣貌。

面積僅0.69平方公里的大坵,西南邊有北竿島憑藉,西北方則有高登島屏障(馬祖列島中,最接近中國大陸之島嶼),再遠一點的東北處還有亮島盤據,3島現仍有國軍部隊戍守,戰略位置相較不吃重的大坵,已無守軍駐紮;即使在早期風雨飄搖的年代,島上軍事設施只建設為數不多的海防據點、防空洞,以及「大坵堡」、「港口班」與舊碼頭旁駐守橋仔水道的1個據點等處,少了些許嚴肅的戰地氛圍。

儘管大坵現為無人島,但昔日居民最多達40餘戶、300餘人時,蓋有石頭老屋並形成聚落,穿梭其間,隨處可見牆上刻有精神標語,以及大坵人的信仰中心「大坵大王廟」,還有40年代成立的迷你國校「大坵分校」,只有2間教室、4個班級、1間宿舍與1間辦公室,直至70年代因學生不足而黯然熄燈,原來的校區變成駐軍養雞的大坵農場。

大坵勇士平臺 遠眺高登島

早期,大坵是全馬祖列島中,曾有人居住但唯一沒有馬路與車子的島嶼,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接管後,建置大坵生態步道,終點的賞景平臺可遠眺高登島,方便遊客沿途尋幽與觀景。從碼頭一直往上走,除可見到安靜坐落於林中的迷你校舍外,接著經過矗立有站哨士兵雕像的「大坵堡」後,可通往一個綠草如茵的「大坵勇士」觀景平臺,並眺望不遠之處的高登島。

時至今日,漫步在島上,除可見軍事設施場景外,吸引大量遊客登島造訪的原因,無非是可以一親梅花鹿的芳澤。事實上,梅花鹿群於86年時因馬祖畜牧產業問題,在國軍單位協調下,輾轉野放到當時僅有少數國軍駐守的島上,並在此落地生根,也讓大坵成了近10年來,馬祖最熱門的觀光景點之一;號稱媲美日本奈良的「大坵生態樂園」,讓遊客一登上大坵碼頭,即被一群可愛可親的梅花鹿包圍,熟練地等待遊客餵食桑葉;或在各軍事據點的遺跡、茂密林間找尋牠們的蹤跡,並拍照與親友分享,也就此傳散了大坵獨特之美。

矗立有站哨士兵雕像的「大坵堡」,位於生態步道上,彰顯昔時戰地氣息。(記者劉程鈞攝)

多間石頭老屋牆上刻有精神標語,供遊客憑弔往昔。(記者劉程鈞攝)

外觀為洋紅色的「大坵大王廟」,是大坵人的信仰中心。(記者劉程鈞攝)

「大坵分校」熄燈後,變身「大坵農場」,遊客可就近餵食梅花鹿。(記者劉程鈞攝)

「大坵堡」內的「大坵勇士」觀景平臺,登上階梯後可眺望高登島。(記者劉程鈞攝)

在「大坵勇士」觀景平臺,可眺望不遠處的高登島。(記者劉程鈞攝)

大坵地圖。(記者劉程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