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症狀是什麼?高雄爆首起登革熱群聚 醫警告:有6症狀快就醫

夏天到了,全台各地慎防登革熱肆虐,尤其高雄市近期登革熱疫情嚴重,鳳山區近期出現登革熱群聚感染疫情,有2名確診病例,衛生局已對617人進行採檢。根據衛福部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至今高雄市共有本土登革熱137例、境外12例,全國最多。另外,台南市為及早發現社區中的隱藏病例,還特別發布1000元獎勵鼓勵民眾自主通報。對此,國泰綜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武定一提醒,民眾應做好5防範預防登革熱。

▲登革熱感染途徑必須透過帶有活躍病毒的蚊子叮咬。(示意圖/shutterstock

什麼是登革熱?

國泰綜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武定一解釋,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該病毒存在4種血清型別:Ⅰ、Ⅱ、Ⅲ和Ⅳ,每一型都具有感染人類和引發疾病的能力。當人體感染某一血清型的登革病毒後,會對該型病毒產生終身免疫,但對其他血清型僅具有短暫的免疫力,因此患者未來仍有可能感染其他型別的病毒。重複感染不同型別的登革病毒會有較高機率導致更嚴重的症狀,包括發燒、出疹,以及在嚴重情況下可能出現的嗜睡、躁動不安、肝臟腫大,甚至嚴重出血和器官損傷。登革熱的潛伏期通常為3至14天,最常見的症狀出現時間為4至7天。

登革熱的傳播方式

登革病毒主要通過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傳播,這些蚊子在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繁殖,尤其是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例如台灣南部,這些地方因此成為登革熱的高風險地帶。登革熱不會從一人直接傳染給另一人,傳播必須透過帶有活躍病毒的蚊子叮咬。當蚊子在病人的病毒血症期(發病前1天至發病後5天內)叮咬病人時,病毒會在蚊子體內繁殖,大約8至12天後,這些蚊子變得具有傳染力,能夠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

登革熱的流行高峰期

根據台灣疾病管制署的統計,每年10月至11月是登革熱的流行高峰期。在這段期間,氣候條件特別適合病媒蚊孳生,因此需要特別強化防蚊措施和病例監控,以減少疾病的傳播和影響。

登革熱的症狀有哪些?

登革熱是一種表現多樣的疾病,症狀範圍從輕微到極為嚴重。感染初期,患者可能會經歷突發高燒(體溫可超過38.3°C)、劇烈頭痛、後眼窩疼痛(尤其在眼球移動時加劇),以及肌肉和關節疼痛。這些症狀一般伴隨著強烈的疲勞感,對患者的日常活動造成影響。此外,大約有一半的患者會在臉部、胸部及四肢的伸展面出現皮疹,這些皮疹初期表現為點狀或片狀紅斑。

約60%至70%的患者還會呈現其他非特異性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胃腸道表現,以及喉嚨痛和類似普通感冒的呼吸道症狀。這些常見症狀可能令初期診斷複雜化。

雖然絕大多數登革病毒感染者僅表現出輕微至中度的症狀,仍有大約1%的患者會發展成嚴重疾病形式,如登革出血熱和登革熱休克症候群。患者可能出現持續高燒、劇烈腹痛、持續嘔吐,以及血壓突然下降等症狀,這些都是嚴重登革熱感染的警示,需要立即醫療介入。

▲登革熱症狀包括發燒、頭痛等不適。(示意圖/shutterstock

何時需要尋求醫療幫助?

在登革熱高風險地區,若已被確診感染登革熱或疑似感染登革熱,請在出現以下任何症狀時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1. 持續高燒:體溫超過38.3°C,且高燒持續不退超過兩天。

  2. 劇烈腹痛或持續嘔吐:出現腹部劇痛或反覆嘔吐,可能是登革出血熱的警示信號,需要進一步醫療評估及處置。

  3. 出血症狀:若有無法控制的鼻血、牙齦出血、皮膚上的瘀點或不尋常的瘀傷,可能是血小板數量降低的跡象,應尋求醫療評估。

  4. 嚴重皮疹:出現大範圍皮疹或皮膚上無明顯原因的出血點

  5. 呼吸困難:任何呼吸問題都應立即接受評估,因它可能與血漿滲漏有關,後者是登革熱休克症候群的一個指標。

  6. 意識模糊或昏迷: 如果出現意識模糊或昏迷等精神狀態變化,這是需要緊急醫療介入的重要警告信號。

▲若出現上述6症狀可能感染登革熱,請儘速就醫。(示意圖/shutterstock

登革熱的治療?

  • 由於目前沒有特定的抗病毒藥物來治療登革熱,治療主要針對緩解症狀並管理可能的併發症。以下是幾個支持性治療的建議:

  • 充分休息:確保充足的休息是治療登革熱的首要步驟,有助於加速康復過程。休息可以幫助身體抵抗病毒並減輕症狀。

  • 大量補充液體:正確的水分攝取對於維持體內水電解質平衡及預防脫水至關重要。建議飲用足夠的水分和適當的電解質補充液,尤其在體溫升高時更應注意補充液體。

  • 退燒和止痛藥:對於控制發燒和緩解疼痛,應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藥物,並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或非類固醇抗炎藥,因為這些藥物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如何預防登革熱?

武定一提醒,登革熱是通過蚊子叮咬傳播的病毒性疾病,它的爆發與地區環境條件密切相關。防範登革熱的關鍵在於減少蚊子的孳生機會和避免蚊蟲叮咬。居家和社區防範措施:

  1. 清理積水: 定期檢查家庭和周邊環境,清除所有積水處,尤其是花瓶、植物托盤和任何暫時未用的容器。對於難以自行處理的大型廢棄物如輪胎或舊浴缸,應聯絡當地環保機構協助清理。

  2. 防蚊措施: 確保家中裝設紗窗和紗門,並在必要時使用蚊帳或蚊蟲捕捉裝置以降低蚊子進入室內的機會。

  3. 穿戴保護性衣物: 當外出至可能有蚊子活動的地區,如市場或公園,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物,並在裸露的皮膚或衣服上塗抹經官方認可的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的防蚊劑。
    加強個人和社區的保護措施

  4. 常規檢查與清理: 規律進行家園內外的巡檢,查找並清除可能的積水容器,避免蚊子孳生。

  5. 自我健康監控:自從登革熱高風險地區返回後,應自我監測至少14天,關注是否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等登革熱疑似症狀,如出現症狀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並告知醫生相關旅遊史和接觸史。

疫苗資訊

目前,尚未有任何登革熱疫苗在台灣獲得核准上市。雖然國際上已有數種登革熱疫苗在其他國家獲批使用,但台灣民眾在考慮於國外接種相關疫苗時,應關注海外的最新疫苗資訊和相關健康指南。
 
登革熱是一種由病媒蚊傳播的疾病,防治重點在於積極消除蚊子的孳生源並採取個人防護措施。雖然目前台灣尚未核准任何登革熱疫苗,民眾仍需保持高度警覺,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如穿著適當衣物、使用驅蚊劑,以及維持生活環境清潔。透過社區的共同努力和正確的防護知識,我們可以有效降低登革熱的傳播和影響,保護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更多eNews報導
台中男出院騎Ubike返家 疑搶黃燈「路口遭車輾斃」母目睹崩潰
中國推出AI娃娃!配備「語音對話+感應器」:能呻吟、夾吸還能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