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土水汙染整治技術 環境部將投入30億元

2023土水跨域技術產學發表會,環管署顏旭明署長與產學專家合影。(環境部提供)
2023土水跨域技術產學發表會,環管署顏旭明署長與產學專家合影。(環境部提供)

 

環境部環管署今天(13日)舉辦2023土水跨域技術產學發表暨技術媒合會,會中除了分享產學合作外,也有4所大學與企業簽訂產學合作備忘錄,環境管理署署長顏旭明也宣布,未來6年將再投入30億元經費,改善土壤與地下水汙染改善及發展先進科技。

 

2023土水跨域技術產學發表暨技術媒合會以「技術優化、產業升級」為核心,發表近兩年「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補助研究與模場試驗專案」,針對土壤及地下水安排「整治程序優化」、「資源材料化與場址再利用」及「智慧污染監測」3大主題發表最新研究。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署長顏旭明表示,民國90年開始透過「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補助研究及模場試驗專案」,由大學、專家與企業研發整治技術,找出改善土壤與地下水汙染的方法,十多年來,成果豐碩,包括產學研發348件,補助超過4億元,申請通過50項專利,當中有5項技術轉移、10項產業與學術界技術合作簽署備忘錄,成功媒合89件技術應用在試驗場址,甚至在校園也培育土壤整治人才超過800人。

 

顏旭明署長也指出,全臺地下水及土壤汙染列管的場址從民國89年到111年共列管9100處,有8556處完成改善,解除率高達94%,未來6年要投入30億元經費,進行污染場址改善、風險評估與土地活化再利用等工作,尤其著重從單一技術發展為整合性技術開發,從傳統的調查改向發展科技化遙測或被動式的採樣技術。媒合會的現場,安排多所大學發表研究成果,並有中山大學、中央大學、崑山科技大學等4個研究團隊與企業簽訂產學合作意向書,例如國立中山大學高志明教授團隊及和協環保科技公司合作研發「多效型氟吸附藥劑」,開發氟鹽處理技術,可有效的吸附地下水中的汙染物,回收之後的氟鹽,還能再製成氟化鈣,提供工業使用,達到循環經濟、再生利用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