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重點都押在天然氣非常不智!」清大教授分析台灣能源發展困境

台灣能源政策走向引發各界關注,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於節目民間特偵組》中指出,台灣要把發電的重點都押在天然氣非常不智,現在台灣不僅面臨低碳電力的需求,還要面對碳費課徵,這對企業的影響非常大。

葉宗洸表示,去年美國眾議院前議長裴洛西來台,中國舉行軍演時,高雄港也受到影響,天然氣第一接收站就在高雄港,所以當時軍演時,載運天然氣的運輸船都受到影響。

清大教授:台灣海峽若軍演,運輸船不願靠近

葉宗洸提到,台灣海峽距離狹窄,如果上面發生軍演,運輸船的船東就不願意靠近,可能要付更多錢或更多保險,這就是台灣面臨的困境,結果現在台灣要把發電的重點都押在天然氣,這是非常不智的行為。

葉宗洸指出,現在台灣不僅面臨低碳電力需求,還要面對碳費課徵,這對企業的影響非常大,尤其出口歐美國家的企業,課碳費就會造成營運成本增加,如果整個國家的無碳電力比例變高,企業的負擔就能變低,也就不用花更多錢去買綠電憑證,政府應該好好思考,特別是現在再生能源沒辦法有效提升時,應該想如何解決過渡的問題。

葉宗洸說明,解決核廢從來不是問題,核廢的處理在國際上行之有年,可以利用乾式貯存先暫存40到80年,新的技術出來之後再處理,也可以像芬蘭、瑞典埋到深層地質下,旅美工程師趙嘉崇也提出次臨界系統,把長半衰期的核種轉換為沒有放射性或短半衰期,這都是未來技術可以採行的。

葉宗洸呼籲,現在應該讓乾貯盡快開始運行,後面才有辦法繼續走下去,如果新北市長侯友宜真的重視核能安全,就應該盡快讓新北市的乾貯廠盡快使用,若繼續把用過的燃料留在爐心,反而更增加安全顧慮。

葉宗洸指出,今年3月核能2號機要停止運轉,但用電量還在上升,用電吃緊的狀況因此無法改善,而且會越來越糟。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