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男生苦練中阮5年 中國器樂比賽摘金

「八年級看到有人彈琵琶我就愛上了,在網上查中國音樂。」19歲白人男生郝嘉樂(Gus Holley)六年前愛上弦樂,在明尼蘇達卡爾頓學院(Carleton College)教授高虹的建議下開始學習中阮,更愛上了聲音低沉的中阮,全家人每周開車11個小時往返明州南北兩端帶他學琴。寶劍鋒從磨礪出,郝嘉樂7日獲得第三屆紐約中國器樂國際比賽金獎,8日在曼哈頓中城紐約州立大學視光學院施瓦茨劇場為觀眾演奏「劍器」,全場掌聲如雷。

郝嘉樂不僅熱愛中國樂器,更潛心學習中文,完全適應全中文教學。自從跟高虹開始學琴起,他每天練琴,在家也幾乎時時刻刻都在練習。進入卡爾頓學院攻讀音樂和亞洲研究專業後,雖然課業繁忙,他仍保持每天練琴兩小時的習慣,也開始學習琵琶。「一開始不是為了彈得特別好、把彈琴當職業,就只是喜歡,現在有能力把彈琴當職業目標,覺得特別感恩。」而為了練琴學習中文、愛上中國文化,也讓他更好地了解世界。

高虹表示,卡爾頓學院是美國能用中國民樂作為專業、修學分的唯一正規大學,17年來從零開始,目前一對一小課、民樂團等都有20多人的規模,等候名單比學生人數更多,「郝嘉樂非常用功,從詩理解音樂,把刃、光、剛都表現出來」。

中國器樂演奏家包鍵也帶來紐約中國鼓藝學院的20多名選手表演,十歲的陳泰霖拿到排鼓金獎,是獲得個人獎的選手裡年紀最小的,他媽媽看到他從小在家裡拿鍋碗瓢盆擊打,便帶他去學鼓,也因此建立對中華文化的理解。14歲的包佳妮隨父親包鍵學習打鼓五年,深感打鼓加強團隊合作精神,也愛上「有力」的表演。年紀最大的得獎者為來自湖南的64歲古琴選手彭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