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的文藝復興!青春版《牡丹亭》20年重返寶島

人一生中難免為情所困,從《牡丹亭》到《紅樓夢》,多少經典寫出了對愛情的想像。作家白先勇到 Yahoo TV《茜問》,回首青春版《牡丹亭》演出20週年,即將再次把湯顯祖筆下的情深、情真到情至,呈現在台灣觀眾面前。

▲白先勇感覺被命運推動走上文藝復興的道路。
▲白先勇感覺被命運推動走上文藝復興的道路。

白先勇形容,《牡丹亭》是一部愛得死去活來的悲喜劇,被比作中國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但西方文學以悲劇收場,《牡丹亭》卻能以大團圓讓人鬼戀、夢中戀,走向皆大歡喜。這也是為什麼青春版《牡丹亭》能在20年間演出近500場,風靡上萬各國學生。

白先勇認為,青春版《牡丹亭》勾動了潛伏在內心裡的詩意。他回憶當年到北大演出,有位教授提醒他,北大學生標準很高,如果不喜歡,可能會當場離席走人。當然最後青春版《牡丹亭》以崑曲之美,加上故事之情,打動了所有台下觀眾。

感情在中國的傳統中,往往被教條束縛、壓抑。然而在文學作品裡,卻有著濃烈和奔放。白先勇看到學生們能夠坐足9個小時欣賞青春版《牡丹亭》,就是對中國傳統故事中的纏綿、深刻、婉轉,產生了共情,也找回了文化認同。

▲白先勇看到歐洲觀眾對崑曲的驚豔。
▲白先勇看到歐洲觀眾對崑曲的驚豔。

人的感情是壓不住的,不管宗教、禮法如何綑綁禁錮,內心的靈魂無法被牽制。白先勇說,青春版《牡丹亭》能走到今天絕非偶然,在演出前後都下了很大工夫。尤其是女教授們非常熱心,彷彿娘子軍一般幫忙推動。他笑說男教授們或許比較害羞,但歐美對東方文化的好奇與尊重,也讓他感受到無比激動。

白先勇為了崑曲奉獻了數十年的光陰,西方觀眾看了青春版《牡丹亭》,就知道中國戲曲之美絕不僅止於京劇。回想起從學生時期推動現代文學,到如今的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覺得好像有一雙命運的手,推著他往這條路上走。

他不諱言有文化使命感,尤其意識到中華傳統文化衰微,就像是一種隱痛,讓他嘗試想把傳統文化拉到21世紀的舞台,試試看能否賦予其青春生命、重放光芒。人的感情變化無窮,明知難以永恆,卻從未放棄追求。因此在《牡丹亭》中的結局,正好滿足了這種心理投射,才會引發中外如此熱烈的迴響。

▲白先勇坦言內心有文化使命感。
▲白先勇坦言內心有文化使命感。

這次青春版《牡丹亭》二十週年慶演在台灣巡迴,除了要帶觀眾重溫400年前的崑曲之美,還要讓大家親自感受白先勇推動的、從傳統蛻變的文藝復興。


看更多《茜問》:
一屆市長 半世紀的承擔 他知道歷史 也看到AI — 台北市長蔣萬安【茜問完整版】
破瓦繁華夢一場 李連杰60歲的告白(上集)【茜問完整版】
只要懂愛 現在是最好的時候 與蔡依珊的火鍋趴!【茜問完整版】
我這樣過了一生 — 專訪楊惠姍【茜問完整版】
愛,生命中最重要的名詞 — 關中、張惠君夫婦【茜問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