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子請我看戲
那一年我們在建國中學讀初二,國文老師李雅韻說:「將來白先勇一定是個名作家。」
太不在話下了,白公子(我起的綽號,班上的眾同學之中,有誰比他更是位公子呢?)在台大外文系創辦《現代文學》雜誌時,他的文學作品廣受海內外讀者的熱愛,行家的推崇,已是家喻戶曉名聞海內外響噹噹的大作家了!如今大家尊稱他為「台灣文壇祭酒」,於是我四處告知親眾好友:
「俺是白先勇的老同學。」
白老同學馳騁文壇,信手拈來便是傳世之作,寫過一篇小說名「遊園驚夢」,之後改編為舞台劇,演出轟動四方。他說:
「我與崑曲結了一輩子的緣——在上海我隨家人看梅蘭芳、俞振飛演出牡丹亭的一折〈遊園驚夢〉……。」
箇中淵源是看了一齣最高水準的崑曲折子戲,影響他一輩子。
二十一世紀初,白公子大病初癒,為復興崑曲四處奔波,聚合動員海峽兩岸的各方人才,老一輩的崑曲名角兒,促成他們將一身絕活兒,一一傳授給年輕演員,千辛萬苦百折不撓,青春版「牡丹亭」二○○四年首次在台灣演出,盛況空前,激起了當時台灣大學生的一股熱愛崑曲潮!這僅只是個開始,白公子夙夜匪懈持續發展充實提升這個充滿活力的劇團,規劃參與各方面各層次的工作。二十年下來,青春版《牡丹亭》在全世界各地的成功演出,超過五百多場次。這個數字實在挺嚇人的。
白公子請我看崑曲,一連三天,在台北國家劇院演出九小時全本青春版《牡丹亭》,第一次的全本演出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這次的演出消息早已傳遍坊間,一開始售票便被秒殺,台灣的崑曲迷還真不少。
俺對崑曲也不算陌生;自幼跟著父親聽京戲,也聽他說過:「京戲的名角兒,崑亂不擋。」崑是崑曲,亂是亂彈。八歲時在北平中山公園玩耍,一間亭子有數人吹笛唱曲;老爸過去傾聽,和一位穿長袍的紳士聊起來沒完。他說:
「那人是我的好朋友白雲生,北崑第一把手。」
徐炎之夫婦是我們台北家中的常客,餐後父親敦請笛王徐伯伯來幾段,笛聲響處,徐伯母便低聲吟唱起來。我一直沒有認真鑽研這門藝術,連個崑曲迷也算不上。
已故好友古兆申,學貫中西;兩人微醺之後天南地北亂扯起來挺有趣的,他發現我居然還略知一二有關崑曲的事兒,於是便說個沒完沒了啦!「古仔」真是專家,他雖然是位廣東老鄉,卻與我暢論「中州韻」,明代以來的崑曲發展與興衰......等等,又下令我短期內儘快好好讀幾本書,日後再作深入探討。
此後才知道崑曲歷經明清兩朝,到了民國初年,它已衰落至「人亡藝絕」的地步。文人俞粟廬、徐凌雲、實業家穆藕初等,於一九二一年創辦「蘇州崑曲傳習所」,穆先生私人承擔全部開支,培育出四十多位「傳」字輩傑出名角兒,崑曲藝術得以延續。民國戰亂頻頻,傳字輩的崑曲演員雖然身懷絕藝,苦於時局艱困,得不到充分應有的演出機會,知音者少,不少崑曲藝人被迫改業。高雅精緻號稱百戲之祖的崑曲,再度瀕臨滅絕的噩運。
「傳」字輩的兩位藝術家;周傳瑛、王傳淞,編導演出一齣崑劇《十五貫》,一九五五年在上海某小劇場演出,只賣了四十張票。戲真的很好看,經過口耳相傳,沒幾天在戲劇界、文化界得到熱烈迴響,田漢、梅蘭芳、歐陽予倩、韓世昌等藝術家都來看戲,梅先生每場買十幾張票送給親友。街頭巷尾競相傳頌,轟動坊間。赴北京公演,據傳毛潤之先生觀賞後,起立舉雙手過頭鼓掌良久。《十五貫》拍成電影,發行全中國,為當紅影片之一。王傳淞飾劇中反派丑角婁阿鼠,活靈活現絕活兒不斷的搶戲。之後蘇州、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先後成立了崑劇院團,留下「一齣戲救活一個劇種」的佳話。
多位「傳」字輩的崑曲名家,在各崑劇院開班授徒,調教出一批年輕優秀、深得真傳的崑劇演員來。他們有:張繼青、華文漪、岳美緹、蔡正仁、計鎮華、張世錚、汪世瑜...等,不勝枚舉。經過他們的不懈傳習、鑽研;琳瑯滿目的場場精湛演出,將崑曲在湯顯祖大師仙去四百年後,再上層樓,展現出這門抽象表演藝術的不世輝煌異彩。
承蒙古兆申老弟的指引,二十多年來,也曾在海峽兩岸欣賞了他們演出的多場折子戲,真叫戲癮過足,更增長不少知識。每次聆聽張繼青唱起〈牡丹亭,遊園皂羅袍〉那一段: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捲,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以蘇州語音一字一字緩緩細訴,隨著音韻、節奏、柔情,腔調婉然卻富穿透力,江南庭園歷歷如繪;景色宜人閨秀寂寂,觸景傷情,又與誰人說……;一曲未了這邊的糟老頭子早已泫然淚下!俺仍然只是個崑曲門外漢。
咱們的白老同學可不一樣;人家對崑曲的那分兒執著、迷戀,簡直就是如醉如痴,更長期下功夫深入鑽研探討。二十多年前他先天下人之憂而憂,擔心崑曲恐又將面臨後繼無人青黃不接的危機,萬不可讓這絕品傳統藝術再度瀕臨衰亡之險。積極培養崑曲後起傳人,要年輕人看「正宗、正派」的崑劇,乃最迫切的當務之急。籌演青春版《牡丹亭》之議因之而生。然而《牡丹亭》中年輕的杜麗娘、柳夢梅今在何方呢?
古兆申籌畫蘇州崑劇團赴香港演出,他在蘇州看彩排,對幾位青年蘇崑演員的印象深刻。白公子赴香港演講,老友阿古仔安排蘇州崑劇團的幾位青年團員,在台上配合演出〈遊園驚夢〉的幾場折子戲。小生俞玖林,先勇認為他是一塊可以磨成大器的璞玉,飾演柳夢梅的不二人選;他又選中蘇崑小蘭花班的沈丰英飾演杜麗娘。
《牡丹亭》的男女主角有了,師父呢?白公子邀請了張繼青、汪世瑜,無疑是最理想的二位導師。晚清崑曲藝人尤彩雲、傳字輩沈傳芷、姚傳薌親自教導過張繼青、汪世瑜的絕活得自周傳瑛、俞振飛二大師的傳承,遵行古禮,徒弟給師父下跪磕頭,名師出高徒,崑曲藝術代代相傳,有識者為之慶幸雀躍!
這只是一個開端,後面的繁重工作多到不可勝數。籌畫演出任何一齣舞台劇的前前後後,不比拍攝一部長篇劇情片的困難少,更何況它是長達九小時大規模的傳統崑劇《牡丹亭》呢?
白公子是青春版《牡丹亭》的發起人、策劃人、選角導演casting director、參與劇本改編、中英文字幕編纂(唱詞的英文翻譯,信、雅、達具備)、負責組合各方菁英專家的協調人、得心應手的籌款人、公關大將,鼓舞士氣大隊長……。身兼數要職,長年義務奉獻,青春版《牡丹亭》在全世界公演了五百多場,場場爆滿, 歐美各大媒體,曾以巨大篇幅報導推崇崑曲藝術,這是何等的成就!
某人說白先勇有三軍總司令的遺傳基因,善於聚合各方英雄豪傑於一堂,確立目標合力攻堅,屢戰屢勝。套用現代語彙,不具有高數值的IQ和EQ,這事兒辦不到!洞燭先機,見他人尚未見的趨勢發展,需要高智商;調和鼎鼐化戾氣為祥和,協力同心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全要仰仗掌舵者的超級EQ了!白公子笑臉吟吟,啟口拜託,請您幫忙一樁小事兒,有萬夫莫當之力,那兒能說不呢!
不怕丟人,告訴您實話,去台北國家劇院看全本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周年演出,是俺頭一次從頭到尾觀賞全劇;過去只看過聽過不少折子戲;夠土的吧!三天下來專注看戲,俺這個老土包子獲得前所未有嶄新的戲劇體驗。蘇州姑娘沈丰英的杜麗娘,婉約含蓄,情意縈縈,扮相嬌美,唱作念近乎無懈可擊;帥哥俞玖林詮釋癡情公子柳夢梅,緊緊掌握住情深忘我的主軸,演來瀟灑自如,令人動容,二人在台上顧盼傳情,舞步翩翩,帶著觀眾幻遊仙境,喔!良辰美景奈何天。資深演員陶紅珍飾演道姑,念白清楚道地,渾身是戲,其他年輕演員個個出色;據說這些年來,總導演「巾生魁首」汪世瑜,實施魔鬼營式的訓練,年輕演員們咬著牙挺過來,加上五百多次的正式演出,確實已經百鍊成鋼了!
四百多年前,湯顯祖大師綿綿密密的敘說了這段生死不渝的愛情故事,譜出引商刻羽般的崑腔樂曲,下筆書就一首首字字珠璣的詞曲,透過意境纏綿的吟唱,伶人更載歌載舞,在空曠處演畫出庭園花卉、遠山近水;或萬馬千軍,奔騰追馳;世間冷暖、癡情愛意、悲歡離合……,集文學、音樂、舞蹈於一爐,觀者隨之惻然、哀歎、欣喜、奮然,戲劇終了久久難以忘卻,餘音裊裊無端端又在耳際縈繞。
二十一世紀了,大夥兒都在那兒胡侃「人工智能AI」,俺有幸一窺明代湯顯祖大師《牡丹亭》的全貌,享受了三天無與倫比的文化盛宴,感到無比的幸福。先祖湯大人的藝術境界,AI就先給我靠邊兒站著學它四百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