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症治療第一人、皮膚色素疾病權威 新好宅男醫師藍政哲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部部長藍政哲醫界公認的白斑症權威,美國醫學資訊機構Expertscape 2020年評選他是「台灣第一白斑治療醫師」,在國際色素細胞醫學界聲譽卓著。他權威,卻貼心,會親自為病人拍照討論比對治療進展;行醫忙碌,他卻又是家裡出了名的新好男人,處處以家人為第一優先。

投入相對弱勢的皮膚白斑症 扭轉「沒救」的宿命

皮膚問題百百種,20多年前藍政哲在高醫當住院醫師,選擇投入當時被忽略的白斑症。那時白斑症相對弱勢,除了就醫病人偏少,醫界對白斑也不了解,藥物和治療方式不多,國際的研究也屈指可數,所以病人就醫,醫師會直接說沒救了、無法治療。

事實上,白斑症雖然療程久,但能夠完全治癒。白斑不痛不癢,不會危害性命,但會影響外觀、自信和社交,最有名的白斑病人就是麥可傑克森,白斑對他的外貌甚至心理都有巨大影響,「總要有人照顧那群病人,」藍政哲說。

有個白斑症小朋友,每週從嘉義到高醫接受照光治療2、3次,經過治療後皮膚的色素長回來,不會東一塊、西一塊白色,「他跟你的互動改變了,從剛開始死氣沉沉、面無表情,到每次來都會跟你笑著聊學校的事,改變很大,」藍政哲說。

藍政哲的學生、皮膚科總醫師孫熒也回憶,跟診時藍政哲會親自照相做紀錄,並和病人一起看照片、討論病情的進展,雖然比較花時間,但也讓病人看到自己病情的變化,參與整個過程,「所以病人都很信任他,關係比較像是朋友。」

(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也因為完整紀錄病人白斑的變化,藍政哲把臨床和研究做結合,發現照光治療的角色只是啟動色素恢復,不用像以前需要一直增加劑量照到皮膚發紅才有效,這個發現也發表在國際期刊,後續也有其他學者跟進,發表相同的結論。

推薦藍政哲為《康健》〈2022皮膚科年度好醫生〉的皮膚科醫學會指出,藍政哲致力於色素性及發炎性皮膚疾病的治療研究,以外用免疫抑制劑、光線治療探討皮膚免疫系統的調控,以及黑色素母細胞發育,使病灶改善等作用機轉,在臨床上為異位性皮膚和白斑治療找出了新的方向,為全球的皮膚疾病醫學界做出卓越的貢獻,同時他的光照治療還為他取得LED照射儀等多項專利。

藍政哲也在數年前成立全國第1個色素性疾病治療中心,為色素性疾病病患建構起全方位整合性的治療模式和平台。他表示,皮膚色素問題不只白斑,還有黑斑、紅斑等等,原因、治療方式都不同,有的要切片、要基因分析,或可能是血液問題,例如皮膚變黑不是曬黑這麼簡單,也不是做醫美就好,幫病人找出原因、提供接下來的治療計劃,這是對病人是最好的做法。

醫師要有好奇心、追根究柢、做研究 才能解決病人問題

藍政哲認為好奇心是醫師必備的特質。治療方式、藥物推陳出新,但不是最新就是最好。例如某個新藥,研究發現有70%的人有效,卻很少人會去想另外30%無效的病人,為何無效、能怎麼治療,「另外30%的病人才是醫師要解決的問題。」

他也直言,治療指引只是提示和參考,不能套用在每個病人身上,醫師要解決病人碰到的獨特問題,「如果治療有效要思考為什麼有效,無效就要推敲原因,如果只是『有效很好,沒效就換藥』,永遠不會進步。」

好奇心驅使他抽絲剝繭病因,所以常會抓到旁人忽略、卻是關鍵的事物。孫熒說,有一個病人因為大腿反覆蜂窩性組織炎住院,有一次住院期間照會藍政哲診斷,「部長認為不能只照顧患部,還要思考為何會一直發作,」結果一問之下病人才說陰囊會腫、會癢,且該處皮膚已經變厚近30年,連病人女兒都不知道父親有這個問題。

(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找到線索,藍政哲進一步做皮膚切片,發現病人腿部有曲張性淋巴管瘤,證實是因為淋巴回流出問題,導致陰囊皮膚搔癢和蜂窩性組織炎反覆發作,建議病人做腹腔的淋巴攝影找到淋巴滯留的原因並加以治療,不僅減少住院的次數,病患的生活品質也得到改善。

要解決病人問題,除了好奇心,更要做研究,藍政哲從醫至今已發表了169篇論文,孫熒表示:「他總是說,做研究,能讓你和其他醫師不同。」

做研究解決病人問題,像是在拼拼圖,為了解決一個問題,會額外出現好幾個可能在臨床治療時會碰到問題,所以研究只會愈做愈多,「我常跟學生說,臨床醫師要喜歡做研究,做研究是為了解決問題,給病人更好的治療。如果是大家都關注的問題,那很好,可以投權重很高的期刊;只有你有興趣也沒關係,因為病人的問題就是好問題。」

教職、醫師升等快卻是居家好男人 生活、興趣繞著孩子轉

藍政哲論文多產,1週11個診次,很年輕、40歲就取得教授教職,一位不具名的醫師表示,在醫界,4字頭能拿到教授教職是非常快的,更何況是高雄醫學大學這樣的學術重鎮。但他卻是皮膚界有名的「新好宅男」,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趙曉秋笑說,無論什麼活動或會議,只要辦在週末或晚上,非必要的他一律推掉去陪家人,和許多醫師只醉心於追求專業上的成就很不同。

藍政哲的妻子呂小姐表示,他的生活就是學校、醫院、家裡,不應酬,也不隨便跟朋友出去,工作和家庭生活有衝突,他會以家庭為優先,孩子有球類比賽或活動,他一定到場加油。

藍政哲的生活和興趣繞著孩子轉,孩子想做什麼他就跟著做什麼。孩子打網球就跟著打網球,去河濱騎腳踏車就陪騎,「最近他們喜歡打乒乓球,所以最近我的興趣是打乒乓球,」藍政哲說。

研究多產和享受家庭生活,兩者不衝突嗎?呂小姐說,他盡量不影響家人相處時間,例如有次全家人搭火車陪兒子去台東比賽足球,藍政哲就在火車上寫論文,比賽時他全力吶喊幫兒子加油,賽後足球隊聚餐,他就在旅館繼續拚論文。

為何重視家庭生活,藍政哲說,從小他的父母就是這樣養育他,家庭是人的根,沒有家庭就沒有完整的個人,「跟孩子們分享、討論我的生活經驗,參與他們的生活,交給他們正確觀念和生活態度,這是很重要的。」

他也說,跟家人相處會學到很多事情,「我照顧生病母親10幾年,知道病人的痛苦、照顧者的無奈,所以在門診看到長輩,我會感同身受、給出更貼切的建議;小朋友也是,我跟孩子互動多,我會知道現在的孩子在想什麼、在意什麼,比較好跟他們溝通。」

說到孩子,他言語中帶著些許感嘆,「兩個孩子大的很快,一轉眼已經國中了,跟他們相處的時候很快樂,不過這樣的時間可能也不多了,」但話鋒一轉,他興奮地說,「所以在他們還願意讓我陪的時候,我會全心投入、享受這一切!」

【小檔案】

1973年生,現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皮膚部部長、高雄醫學大學皮膚學科教授及高雄醫學大學國際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曾任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皮膚科主任,專長為皮膚色素性疾病,熱愛研究及陪伴家人。

更多《康健》年度好醫生精彩內容,點此查看

延伸閱讀:

馮小剛罹怪病放棄治療 在台灣治癒率可達9成

紅斑性狼瘡會一身病?看懂紅斑性狼瘡原因、症狀、治療

皮膚癢10大原因,半夜、換季皮膚癢?7招停止皮膚癢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