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黃酒竟是古老中藥材 中醫點「7種人」不適合喝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天冷的時候小酌一下真的很溫暖,其實只要使用正確、淺嚐、少量不酗酒,酒是可以作為調整免疫、促進新陳代謝和保護心血管功能的保養聖品。

<strong>古代多以稻米、糯米、高粱等來釀酒,不同種類的酒品,「白酒」又稱為白乾、燒酒,氣味濃郁辛辣,主要由穀物、高粱、玉米等作原料製成。(圖/資料照)</strong>
古代多以稻米、糯米、高粱等來釀酒,不同種類的酒品,「白酒」又稱為白乾、燒酒,氣味濃郁辛辣,主要由穀物、高粱、玉米等作原料製成。(圖/資料照)

中醫師王大元在臉書專頁「元氣中醫師 王大元」發文指出,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云:「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為備耳。」湯液係指質地稀薄的清酒,醪醴則為質地黏稠的酒,其中醪為濁酒,醴為甜酒。

《說文解字》:「醫之性然,得酒而使……酒所以治病也。」也就是說酒可為中藥的配方,而是通常可作為藥引使用。《本草綱目》:「酒味辛甘,有升陽發散之特性,其氣燥熱,勝濕祛寒,能開鬱消積、散痰飲及止冷痛。」更是說明酒性辛溫發散,能帶動藥性往上、往外移動,有通血脈、禦寒氣、行藥勢的功效。

古代多以稻米、糯米、高粱等來釀酒,不同種類的酒品,功能亦不相同,「白酒」又稱為白乾、燒酒,氣味濃郁辛辣,主要由穀物、高粱、玉米等作原料製成,具有暢通血脈、強心利水、活血去瘀、祛風散寒等功效,少量飲用能改善循環系統及心腦血管問題,像是瓜蔞薤白白酒湯、炙甘草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芎歸膠艾湯等都是有名的處方,而現代以古坑白酒、金門高粱為有名氣。

<strong>酒非百害而無一益,這7種人不適合喝。(圖/資料照)</strong>
酒非百害而無一益,這7種人不適合喝。(圖/資料照)

而「黃酒」則有由糯米、黍米、黏黃米、麥等作原料製成,能溫養脾胃、通經活絡、抵禦寒冷,烹調羊肉、鴨肉或鮮魚時可用以去腥味,目前以紹興酒、花雕酒最具盛名。不論是白酒、黃酒,都可作為藥引,若與寒涼或停滯性質的藥物同用,可緩其寒性、助其走竄,加強溫煦和紓筋活絡的功效;與補腎壯骨的藥材一起浸泡,可增加藥物溶解度和強化補益的作用。

酒非百害而無一益 這7種人不適合喝

中醫師王大元表示,以中醫理論來說,脾胃虛弱、肝火旺盛、濕熱體質較不適合飲酒,而以下7種人也不適合。

1.肝炎

2.胃病

3.心臟病

4.感冒發燒

5.代謝症候群

6.孕婦

7.減肥

 

中天新聞網關心您

《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

《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飲酒過量,害人害己》

 

延伸閱讀
女星2歲女兒感染「腺病毒」!發燒4天爆7症狀「無疫苗特效藥」
耳屎多爆癢...別再用「棉花棒掏耳」! 醫教簡單4招:預防耳垢栓塞
台中也爆徽漿菌疫情!20多歲小護士狂咳2個月 快篩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