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二百淪陷」、「若投降不會驚訝」 《彭博》揭美專家質疑台灣防衛能力

漫步在台北市中心,人潮擁擠,街頭表演活力四射,難以看出這裡正處於全球緊張情勢的中心。攤開數據一看,台灣2022年吸引的外國投資額創近15年來新高,自2019年起也已吸引逾700億美元的台商投資回流。正如總統蔡英文所說,像美光這樣的美國半導體大廠持續在台灣擴大投資,是肯定台灣為安全可靠的投資地點。

不過針對台灣的防衛能力,《彭博》20日刊出與多位美國安全分析師、前政府官員以及台灣政府官員的訪談,指出當中一些專家質疑台灣是否具備足夠威懾和抵禦中國的實力,甚至懷疑台灣是否擁有保護自己的決心。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表示,「台灣還遠未準備好」,從武器採購到民防訓練等領域都需要「大量改進」,而且最重要的是,「你是否有保護自己的意願」。

美國研究中國軍事戰略專家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表示,如果與中國開戰,「台灣百分之二百會淪陷。」她解釋:「這是一座島,他們會在40天內就耗盡食物和燃料。(對中國而言)封鎖是有風險的,因為這給了台灣等待美國抵達的時間。所以問題是:台灣是否能堅持夠久,等到美國趕到?」

梅惠琳說,美國政府的評估是「他們堅持不了多久」。

<cite>漢光演習台北車站反特攻作戰。(蘇仲泓攝)</cite>
漢光演習台北車站反特攻作戰。(蘇仲泓攝)

「我認為台灣的狀況不太好」

美國政府鼓勵台灣追求「不對稱」戰略,透過使用反艦飛彈、水雷等小型、可分散部署且相對廉價的武器系統,減緩並削弱對岸的兩棲登陸能力,進而使中共佔領台灣成為一項高昂代價的舉動。蔡英文政府去年也已宣布,將義務兵役期從4個月延長至1年,並加速國產武器開發,以提高戰備水平。

彭博經濟研究首席地緣經濟分析師、前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和台灣事務主任韋爾奇(Jennifer Welch)說,美國看見了台灣當局正在增進防禦力,「但令人憂心的是,台灣面臨的威脅重大且不斷上升,因此需要更多措施確保台灣(防禦力)能夠跟上威脅的增長」。

對台灣防禦力的擔憂,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明年1月總統大選鄰近而變得更嚴峻。韋爾奇表示,歐洲與中東的戰爭表明,備戰工作不只在軍事領域,還包括關鍵基礎設施安全、社會韌性、網路安全,以及政府面臨突發災難時維持運作和提供基本服務的能力。「這是龐大工程,自然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她說。

<cite>國軍「漢光39號」演習在八里海岸灘進行反登陸作戰實兵操演,圖為參與演習的捍馬八輪甲車與步兵在沙灘發動反擊。(柯承惠攝)</cite>
國軍「漢光39號」演習在八里海岸灘進行反登陸作戰實兵操演,圖為參與演習的捍馬八輪甲車與步兵在沙灘發動反擊。(柯承惠攝)

官員和分析師提到,台灣面臨的問題之一是軍隊規模近年有所縮減,志願役人數降至4年來的新低。今年國防預算雖然增加了12.5%,但人們對於購買裝備的適用性也產生更多質疑。此外任何美對台軍售的延宕都可能加劇憂慮。據美國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估計,美國對台灣軍售交付延宕,總金額達191億美元,包括F-16戰機和M1艾布蘭戰車(M1 Abrams)。

「我認為台灣的狀況不太好,」美國陸軍國家地面情報中心前資深中國分析師麥考利(Kevin McCauley)表示,「他們沒有做出正確的現代化決策,」從購買「屆時將無法生存」的重型M1戰車和大型船艦,到糟糕的培訓,「他們正在談論如何改進這些問題,但我看不到。」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邁納斯(Martin Meiners)表示,美國致力於通過「威懾和外交」防止對台灣發生軍事衝突,並補充說「我們的整個政策都是為實現此目標而制定的」。

<cite>2023漢光39號實兵演習重點</cite>
2023漢光39號實兵演習重點

做好最壞的打算

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拉特諾(Ely Ratner)9月表示,若要維持台海的和平穩定,「在未來的關鍵時期將需要更高的緊迫感、投入更多關注和資源」。

國安局長蔡明彥10月時表示,目前沒有任何資訊顯示台海即將爆發戰爭。但他指出,中共「並未放棄入侵意圖」。台灣官員向《彭博》表示,北京和解放軍一直利用灰色地帶進行文攻武嚇,包括軍事騷擾、經濟脅迫、外交打壓和散播假新聞。政府已警告,預期在選舉期間將會有更多的恐嚇行為。

台方一位高級官員表示,台灣正在積極與美國討論一切加強其防禦的可能舉措,無論是民防、軍事還是基礎設施。該官員表示,台灣也在調整一些做法,例如打算與台灣科技業合作,於2024年生產數千架無人機。

他強調,面對中國的恐嚇,台灣政府得出的結論是不能排除任何可能性,包括意外事故引發局勢升溫等等。因此,重點是做最壞的打算,這也是台灣自1949年以來一直在積極進行的。

<cite>2023年7月13日,國軍實施反登陸作戰預演,AAV7兩棲突擊車模擬登陸共軍。(蘇仲泓攝)</cite>
2023年7月13日,國軍實施反登陸作戰預演,AAV7兩棲突擊車模擬登陸共軍。(蘇仲泓攝)

「不會對台灣第一天就投降感到驚訝」

台北大學犯罪研究所副教授、「黑熊學院」院長沈伯洋指出,民調顯示只有略為一半的受訪者願意在中國入侵時捍衛台灣,這意味著「約40%的台灣人可能選擇投降或達成和解」。沈伯洋表示,對台灣來說「最重要的一步是提升公眾對敵友的認知」,「沒有這一點,其他的準備都是毫無意義的。」

《彭博》指出,這種對敵友模稜兩可的認知反映在台灣的政治格局中,一些總統候選人抱持較願意與中國接觸的立場,這可能影響台灣未來與北京發生衝突時的應對。

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學者何理凱(Eric Heginbotham)表示,他「不會對台灣在衝突第一天就舉手投降感到驚訝」,尤其是如果美國未做出「明確(保衛台灣)承諾」。他承認,很多人先前也預期烏克蘭會很快投降,而這實際上沒有發生,但他表示即使不談這點,台灣人「在心理或外在物質上都準備不足,而且他們的訓練也不夠實際。」

<cite>台北西門町人潮。(顏麟宇攝)</cite>
台北西門町人潮。(顏麟宇攝)

不僅台灣,根據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瓊斯(Bruce Jones)的說法,美國的備戰步伐「仍然不足以應對這一挑戰的規模」,不足之處包括儲備相應的彈藥,以及使美國公眾為可能導致大量美國人生命損失的「西太平洋嚴峻危機」做好準備。

根據台灣「112年國防報告」,中共正在大規模擴張軍事能力,包括東、南部戰區沿海機場陸續完成擴建,常態部署新式戰機及無人機,藉由優勢空中兵力,加大對我國空防壓力,以在戰時爭取台海空優。據一些估計,解放軍戰機從離台北最近的機場升空後,約8分鐘即可凌空台北。

根據國防報告,如果共軍的侵擾轉變為軍事行動,台灣的策略是先發制人打擊正在動員的入侵部隊,然後利用地理優勢在敵人跨越海峽的最脆弱階段反擊。

<cite>海軍監控共軍山東艦。(國防部提供)</cite>
海軍監控共軍山東艦。(國防部提供)

為一切可能性做好準備

分析師表示,中國尚不具備實施入侵所需的艦艇。「席維拉多政策加速器」(Silverado Policy Accelerator)的執行主席阿爾佩洛維奇(Dmitri Alperovitch)表示,台灣需要反艦飛彈、防空系統、空海兩棲無人機和智慧型水雷,以使中共這類型的入侵變得幾乎不可行。

他指出,而且台灣特殊的山地地形、東西向河流以及台灣海峽淺水區域,使台灣成為「全球最易防守的地方之一」;入侵者可以搶灘的海岸有限,海灘後方的空間是養殖場,再加上通往首都的高速公路很少,這些都將進一步阻礙入侵部隊的前進。

然而,台灣的抵禦能力則是另一回事。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在11月13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在改革後備役制度、陸海空聯合訓練以及增強「整體社會韌性」等方面仍需要進一步的努力。建立抗災能力是台灣年度演習的目標,例如模擬發生規模6.9大規模地震,以及國家關鍵基礎設施防護科目演練。

內政部長林右昌表示,台灣必須為一切可能做好準備,目標是「建立能應對任何災難的機制和韌性,無論是戰爭還是自然災害,我們都需要應對」。他補充道:「和平很重要,沒有人想發生戰爭,然而台灣是一個面臨許多風險的社會。」

<cite>新北市政府於9月13日9時至15時辦理112年核安第29號演習實兵演練。(圖/新北市消防局提供)</cite>
新北市政府於9月13日9時至15時辦理112年核安第29號演習實兵演練。(圖/新北市消防局提供)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