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漫畫拚爆發1】網漫平台助陣 台灣百合漫畫邁入成長爆發期

台灣愈來愈多百合漫畫問世,左圖為《貓與海的彼端》,右圖為《灰燼花園》。(左圖:蓋亞文化提供;右圖:漫畫星提供)
台灣愈來愈多百合漫畫問世,左圖為《貓與海的彼端》,右圖為《灰燼花園》。(左圖:蓋亞文化提供;右圖:漫畫星提供)

描述「女性情誼」的百合漫畫雖非主流類型,仍擁有死忠讀者群。隨著近年台灣網路漫畫平台興起,更多創作者獲得發表作品的機會,使本土百合漫畫逐漸成長茁壯。

劇場編劇陳巧蓉攜手漫畫家星期一回收日創作《貓與海的彼端》,述說少女間的成長故事,曾獲日本國際漫畫獎銀獎,已售出5種語言版權;金鼠的《灰燼花園》以歐洲中世紀為背景,描繪戰士與吸血鬼的情愫羈絆,透過劇情編排引發思辨。

百合一詞,源自日本1970年代的男同性戀雜誌《薔薇族》開設給女同性戀者的專欄「百合族的房間」,「薔薇」與「百合」便成為男同性戀與女同性戀的隱語。百合如今泛指「女性與女性之間的情誼」,涵蓋愛情、親情及友情。

百合文化觀察家楊双子表示,日本百合文化自2004年透過網路論壇興起,在台灣ACG界引發關注。早期台灣出版社大多代理日本作品,近年網路漫畫平台興起,創作者有更多發表作品的機會,本土百合漫畫可望進入成長爆發期。她解釋,傳統少女漫畫通常以異性戀視角,描繪女性對高富帥等典型男性的感情與欲望,百合漫畫則開展女性間各種情誼的可能性,滿足更多讀者。

楊双子認為,台灣百合漫畫可望迎來成長爆發期。
楊双子認為,台灣百合漫畫可望迎來成長爆發期。

楊双子表示,傳統上女性之間的關係常被描繪為勾心鬥角,但百合漫畫展示女性之間也可以建立深厚的情誼和夥伴關係。虛擬的漫畫或許能進一步影響現實世界,讓更多人在學校或職場找到更為融洽的同性情誼。

更多鏡週刊報導
【娛樂透視】網路平台拓分眾市場 百合漫畫女性情誼吸目光
【百合漫畫拚爆發2】細膩描繪少女成長故事 《貓與海的彼端》「美麗糖衣包裝易碎玻璃」奪國際大獎
【百合漫畫拚爆發3】核心情感跨越文化隔閡 國際版權銷售創佳績「漫畫可以療癒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