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貓咪圖鑑」萌贏台北女子?2022公益後山數位黑客松喵到讚

為減少鄉鎮的數位落差,社團法人台灣公益聯盟2022年找來小鎮文創的何培鈞老師及小鎮智能、小鎮風土等團隊,攜手花蓮東華大學,共同舉辦「2022公益後山數位黑客松」活動,以競賽方式,吸引全台各地更多數位人才進到地方鄉鎮,尋求未來數位創生解方。

本次競賽選出的12組入圍團隊,11月5日參加東部培育工作坊培訓活動,經修正計畫內容後,將再於12月10日,參加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辦的最終決選,並選出6組優勝團隊。

除給予獎勵金及計畫推動經費外,公益聯盟、小鎮文創的何培鈞老師及其團隊們,也將成為陪伴者及引路人,陪同這群青年學子站在對的位置,以對的行動打造美好台灣,實現幸福家園。

有創意、有想法,文組生也能參加數位黑客松

公益聯盟副主任彭美琪坦言,這次2022公益後山數位黑客松第3屆青年公益競賽,籌辦過程深受疫情衝擊,加上主題定為「數位」,深怕文組學生怯步,讓她與小鎮文創的何培鈞老師都相當緊張不安,連跑好幾個學校大力宣傳。

但讓她驚訝的是,報名的23組團隊中,有不少外文系、傳播系、戲劇系、企管系、文創系等,文科學生的組隊。

23組報名團隊,分別來自全國16所一般大學及4所技職校院,包括台灣大學、成功大學、中正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海洋大學、暨南大學、聯合大學、東吳大學、台北醫學大學、東海大學、逢甲大學、大葉大學、義守大學;台科大、雲科大、勤益科大、大漢技術學院。

取自臉書「小鎮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取自臉書「小鎮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然而,為支持偏鄉發展與服務身心障礙者需求的解方,尤其是疫情帶來的城鄉數位落差,不只在硬體方面,教育資源也難以落實平等,因此公益聯盟2022年決定結合科技公司資源,透過「數位科技」為桃園復鄉原住民國小的孩子們,帶來硬體設備與數位學習的課程。

彭美琪表示,近幾年團隊一直致力開發數位科技工具,例如打造視障學生電子家教平台,給視障孩子及授課老師更多網路學習資源等。

此外,偏鄉長者因交通不便而影響就醫,於是公益聯盟遂構思遠距照護醫療、送餐系統,讓數位科技成為台灣超高齡社會下長照神隊友。

因此,這次競賽特以「數位」為提案主軸,讓團隊以數位技術來構思如何解決問題。

對此小鎮智能工程師黃俊毓也提到,參賽團隊除了必須具備傳統的APP與網站設計能力外,還需克服區塊鏈去中心化管理,以及新型態的虛實投影載具的整合等難題。

取自Unplash。攝影者Surface。(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取自Unplash。攝影者Surface。(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活用AR技術、裸視3D,數位時代讓「教育」有新啟發

初審委員在評選出12組入圍團隊的過程中也發現,青年學生們關注的議題,多以教育翻轉為主,致力於結合數位技術,以轉化教學現場。

其中,由台灣大學戲劇系、東吳經濟系、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系、東華大學生命科學系4位學生組成的跨校團隊,就推出「百工貓咪圖鑑」計畫,令初審委員印象深刻。

團隊學生表示,台東地區的技職學校數量不多,開設的科別也有侷限,會導致選擇就讀技職學校的中學生,對未來職業想像有所限制。

因此團隊運用擴增實境(AR)技術,讓使用者透過APP,在台東街道上探索「虛擬職業貓」,每一種貓咪代表一種職業,當使用者成功使用貓咪罐頭餵食虛擬職業貓後,虛擬職業貓就會顯示該職業的相關圖文、影音說明,幫助用戶認識更多不同職業,並以多元角度思考職涯選擇。

取自臉書「小鎮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取自臉書「小鎮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在教育翻轉面向,有2個團隊的技術特色特別突出。

首先是PecuLab for Metaverse帶來的「PecuLab&Lixel為動物找家x開箱元宇宙」。

2022年PecuLab與幻景啟動(Lixel)聯手,把獨步全球的裸視3D技術運用在科普教育,讓小朋友以Minecraft打造動物及棲地,並匯出成3D模型,接著將這些動物投影在裸視3D浮影中。

此舉不僅讓資訊教育的載具,從手機、平板或電腦解放,還讓孩子們的資訊教材,昇華成能在實體世界互動的3D浮影,帶給數位原生時代孩子們的新啟發。

接著則是「優學達人」,將教師出題、學生解題的過程,側錄成數位足跡,經老師理解與認可後,再量化成STEAM教育 「Science (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Arts(藝術)和Mathematics(數學)」這5大權重。

系統中的側錄與量化、視覺化技術經不斷改良,自然能帶給老師與學生教學相長、很好的自我對話與反思。

另外,在這次青年公益競賽中,也能看到青年學子關心後疫情時代的影響與轉變,重新思考工作價值與心理健康課題。

例如,雲林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所團隊就提出「二地居媒合平台」,希望建置媒合平台,讓想回鄉使用空間、有空屋可出租或地方有需求的人,有更快的管道去搜尋到合適空間,並與地方產業、經濟做結合,以互助互利方式,連結城市與鄉村間的的青年人口,解決空屋問題,甚至吸引青年回鄉工作。

其中,以療癒憂鬱情緒做為主打的心靈支持平台「相癒Hearest」,更特別受到青睞。

這款由台灣科技大學科技管理所、東華大學資訊工程所學生組成的「小鎮TownTown」團隊,所開發的遊戲化療癒型社群APP「相癒Hearest」,以去識別化的陪伴帳號,成為憂鬱者的重要數位關係人。

因此整個計畫最吸引人之處,在於軟體媒介的陪伴支持、認識新的心靈夥伴,都不是以真實面貌呈現,而是以抽象化方式映射成動物,且虛實轉換間頗有虛擬實況主(Vtuber)的感覺。

取自臉書「小鎮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取自臉書「小鎮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城市學文章:
科技之島台灣仍有「數位落差」?後山黑客松幫偏鄉進行數位改造
沒聽過「元宇宙演唱會」變老人?全息虛擬4大賣點看穿歌手心境
「高規格文科生」闖半導體條件曝!缺才時代求高薪5大心理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