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物的水泥桶塊 為「風華東港」的鐵證

記者楊基山/宜蘭報導

壯圍鄉廍後村東港碼頭,曾是熱鬧繁華的貿易港,設有海關等官方機構,最近該處賴姓民宅,因須拆屋還地而留下近10個桶狀石塊,史料記載這是日本時代進口的水泥,推算為百年古物,鄉長沈清山獲悉派員了解後,初步計畫將其移往附近的榕樹公園安置,並設立解說牌,藉此講述「風華東港」的歷史。

▲宜蘭河口的東港碼頭目前以停泊漁船為主。(圖∕楊基山攝)

東港位於宜蘭河與蘭陽溪、冬山河匯流的出海口,原係一小漁村,清光緒十八年(1892)的大水災,宜蘭河改道由東港出海,使該碼頭成為早年進出宜蘭平原內陸河運的重要轉運站。縣籍知名作家吳敏顯的「老宜蘭的版圖」一書,曾訪談過賴姓村民,提及一宗沈船事件與水泥桶塊的故事。

日本時代,也是民國初年,宜蘭地區正在大力建設,包括宜蘭線鐵路等重大工程,許多物資是由東港輸入,其中台灣尚未生產的水泥是重要建材,某日有一艘接駁船隻在運送時,發生意外而沈沒,當年以木桶包裝的水泥全部落入水中,多年後,因漲潮等多種因素,已凝固的水泥桶塊陸續漂浮至港岸。

▲民宅廚房拆除後出現的水泥桶塊(圖∕楊基山攝)

住在村內的賴姓民眾,將其運回家中,或作為樹下的坐椅,或當成房舍的底部,約在18年前,當時為新聞記者的吳敏顯,將水泥桶塊的由來寫成新聞,後又出書紀錄這段史料,並轉知縣府加以收藏,目前則留存在蘭陽博物館,當年仍留原地的近10塊水泥,近日因拆屋整地而準備以廢棄物處理。

鄉長沈清山得知上述消息,立馬派員趕赴現場會勘了解,由於賴家距離「東港榕樹公園」僅百公尺,該處又是賞鳥的極佳場所,遊客不少,若能將百年古物移往園區內保存,同時設立解說牌,不僅可以詳述水泥桶塊的故事,也能讓「風華東港」的歷史,得以繼續傳述下去,可謂是一舉兩得。

▲東港榕樹公園也是一處賞鳥佳處。(圖∕楊基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