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甲子園/日本高校野球代名詞 孕育熱血文化的聖地

日本甲子園球場今年建成百年,這座被譽為日本棒球聖地的球場,不僅是今天日本職棒最狂熱球迷的大本營,也是一輩又一輩棒球巨星展露頭角、燃燒青春熱血的重要舞台。

每年夏天,從全日本數千所高中選拔而出的數十支高中棒球隊,都會聚集在位於西日本兵庫縣西宮市的甲子園球場,爭奪日本高中錦標賽的冠軍。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球場,可以說見證了日本棒球發展一路以來扎根基層、蓬勃成長的過程。

日本「棒球聖地」的誕生

甲子園球場從誕生之初便與高中棒球有著密切關係。1915年開始,朝日新聞社為了推廣以棒球運動來鍛鍊學生的身心與團隊精神,每年舉辦名為「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大會」,這項賽事就是今日被稱為「夏季甲子園」的「全國高校野球選手權大會」前身。

隨著學生棒球賽事的人氣漸增,原先主辦賽事的球場已難以滿足需求,朝日新聞社便與鐵道公司阪神電鐵合作,參考當時紐約巨人隊(現為舊金山巨人隊)主場的「馬球球場」(Polo Grounds),在一塊三角洲上,以短短4個半月的工期打造出一座巨型球場。

這座球場在1924年8月1日正式竣工,由於該年正好是天干地支回到最初的年份「甲子」年,這座球場便被命名為「甲子園大運動場」。

東洋第一球場 貝比魯斯也稱奇

當時的甲子園球場號稱可容納5萬人,是當時傲視亞洲的巨型運動場館。美國元祖「二刀流」棒球巨星貝比魯斯(Babe Ruth),在1934年造訪甲子園球場進行美日棒球交流時,就曾驚嘆這座球場「太巨大了」。

綠牆、黑土、銀傘與阿爾卑斯看台

來到甲子園球場,映入眼簾的是一面綠色的外牆。早在球場建成初期,甲子園球場的外牆便開始種植常春藤來裝飾裸露的混凝土牆,這後來也成為球場的重要外觀與象徵。雖然大約430株的常春藤後來因為2007年展開的球場修建而一度移除,但經過重新復育後,今日的甲子園球場已再度披上綠蔭。

甲子園球場的內野鋪設著標誌性的黑土、外野則種植天然草坪,這也讓這座球場與日本其他球場在景觀上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球場的內野看台上方有一片被稱為「銀傘」的鋁製屋頂,一開始這片屋頂是以鋼鐵打造,後來在二戰時期缺乏資源的情況下,鐵製屋頂被徵收拆除,戰後才以銀色的鋁材質重建。

甲子園球場內野看台未被屋頂遮蔽的座位區,則被稱作「阿爾卑斯看台」,是每年打進甲子園的高中部署管樂隊與加油團,上演「應援合戰」的主要舞台。

挺過二戰轟炸與阪神大地震

甲子園球場在百年歷史中也遭遇到不少威脅。二戰期間,甲子園球場與周邊地區的設施都被徵用,並且還遭遇到美軍的空襲。今天在甲子園球場歷史館,仍可以看到當時遭機槍掃射留下彈痕的球場鐵門。

1995年1月重創日本關西地區的阪神大地震,是已有70年歷史的甲子園球場面臨到的最大危機,強震導致部分內野看台出現龜裂,但幸運的是,球場主體並沒有遭受太嚴重的損傷。為了激勵災後復興,當年的春季與夏季甲子園都如期舉行。

魔物甲子園:僅此一次的熱血青春

甲子園球場誕生百年來,除了因為二戰與新冠疫情停辦外,每年春季與夏季舉行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已成為了日本棒球界的一大盛會。

每年6月到7月,全日本超過3,500所高中會參加各地區的預賽,而從中脫穎而出的49所高中棒球隊8月會齊聚甲子園球場,在各校師生的管樂演奏與應援吶喊聲中,爭奪代表夏季甲子園冠軍的深紅優勝旗。(註:3月至4月舉辦的春季甲子園則是以各校過往戰積進行選拔,每年32支球隊出賽,優勝旗為藍紫色。)

每一位拚命鍛鍊球技的熱血球兒,無不希望為短短3年的高中歲月留下最美好的回憶,就是這樣全力以赴的精神,使得甲子園經常上演「下剋上」戲碼,甚至是奇蹟似的大逆轉,也讓這座球場成為許多球迷心中「魔物」般的存在。

但殘酷的淘汰賽終究只會產生一支優勝隊伍,落敗的球員則會依循著據傳為戰前留下來的傳統,在賽後帶走一把甲子園球場內野的黑土,作為他們曾在這座棒球聖地揮灑青春汗水的印證。「甲子園」一詞,如今已不僅僅是日本高中棒球的代名詞,更是熱血青春的象徵。

從「世界的王」到「平成怪物」

在甲子園球場的百年歷史中,也孕育出無數的日本棒球明星。例如擁有「世界全壘打王」美名的王貞治,高中時期就以優異的投打表現帶領球隊拿下優勝。

許多棒球迷熟知的一代強投松坂大輔,高中時期不僅帶領球隊完成同一年春夏季甲子園的連霸,更是史上第二位在甲子園決賽投出無安打比賽的高中球員,也讓他獲得了「平成怪物」的稱號。

大谷翔平的苦澀甲子園

以投打「二刀流」席捲當今世界棒壇的大谷翔平,雖然曾在縣預賽時以打破高中生紀錄的160公里快速球闖出名號,但他連續兩年在甲子園的出賽都在第一輪落敗,在這座球場僅留下苦澀的回憶。

台灣與甲子園

在甲子園球場建成初期,就有不少台灣人在這座球場留下足跡。1923年,台北一中(今建國中學)是台灣首支打進「全國高校野球選手權大會」的台灣球隊,但當時甲子園球場尚未建成。隔年,台北商校(今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打進了首次在甲子園球場舉辦的選手權大會,成為首支在甲子園球場出賽的台灣球隊。

不過,由於當時台北一中與台北商校都是日本人學校,因此,真正首次踏上甲子園球場的台灣人球隊,是在1925年前往日本進行友誼賽、由原住民族球員組成的「能高團」。至於1931年由漢人、原住民族和日本人組成的嘉義農林(今國立嘉義大學)棒球隊,一路闖進甲子園決賽才落敗,則是台灣球隊在甲子園球場寫下的最佳成績。

阪神虎隊根據地 狂熱球迷大本營

二戰後,日本職業棒球興起,甲子園球場成為了阪神虎隊的根據地,並正式更名為阪神甲子園球場,而以這座球場為大本營的阪神虎隊球迷,熱情程度堪稱日職球隊之最。去年阪神虎隊睽違37年奪得總冠軍「日本一」的頭銜,球迷跳入大阪市道頓堀河中的場面也為人稱道,虎迷們在主場如同祭典一般、震懾對手的狂熱應援,更加鞏固了甲子園球場在許多棒球迷心中的神聖地位。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日本甲子園代理場長參訪嘉大 盼台日棒球多交流
紀念漫畫家鳥山明 日職熱身賽轉播燈號有巧思
打破詛咒阪神虎封王 球迷跳道頓堀川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