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向左,新浪向右:他們能重回舞台中心嗎?

中國最大搜索引擎公司,中國真正意義上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不約而同選擇在同一天,命運十字路口向左走或向右走,其目的只有一個:重回舞台中心。

這是一個時代的開始,還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我們回家了”、“二次出發,二次創業”、“一家心中有著遠大理想的小公司。”

或許是巧合,就在百度正式登陸港交所二次上市,52歲李彥宏侃侃而談、向外界大表創業初心的同日(3月23日),比李彥宏大3歲的新浪董事長曹國偉,也向全體員工發佈內部信,官宣新浪正式從納斯達克退市完成私有化。

百度向左,新浪向右:他們能重回舞台中心嗎?
百度向左,新浪向右:他們能重回舞台中心嗎?

新浪由此成為一家由新浪董事長曹國偉、新浪管理層共同控制的私人企業。曹國偉也被網友稱為“從最初打工仔,變成了和李彥宏一樣的主人。”

百度,中國最大搜索引擎公司;新浪,中國真正意義上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互聯網公司。

十多年前,他們都曾是中國互聯網公司成功的代表,是中國互聯網企業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十多年後,他們都成了外界眼中的“掉隊”代表——前者市值被戲稱為“一度”,成為衡量中國科技公司們市值的基本單位;後者更為落魄,私有化前已經快擠不進互聯網市值排名前50強。

現在,他們不約而同選擇在同一天,在命運十字路口選擇向左走或向右走:百度欲通過港交所二次上市尋求市場價值重估,新浪則通過私有化推進多元化發展。

總結起來,兩者目的相同:想重回舞台中心。

不過,如同李彥宏“身處這樣一個不確定的年代”所說,外界和資本市場對他們的未來仍然充滿巨大懷疑:百度港交所上市首日盤中跌破發行價,造車、造芯片,智能雲、無人駕駛汽車仍不能打動投資者;新浪喊出了“多元化”口號卻至今仍沒公佈任何新的方向。

多年成功代表,一朝沒落

2000年前後,國內資本市場處於發展階段,納斯達克交易所無疑是企業上市的不二之選。

這一年4月,當剛成立的百度還在尋找未來發展之路時,新浪作為第一家以VIE(可變利益實體)架構上市的國內門戶網站,登陸納斯達克,一時風光無兩。

VIE模式成功解決了一個難題:ICP不得有外資成分的前提下,一家互聯網公司如何去海外上市。此後網易搜狐、百度、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公司紛紛通過“新浪模式”赴美上市,至今影響深遠。

短暫風光後,2001年互聯網泡沫來臨,新浪股價跌到1美元谷底,新浪由此陷入股權之爭。新浪創始人王志東被公司董事會掃地出門,接棒者正是1999年加入,從首席財務官到首席技術官的曹國偉。

但股權分散問題就此成為困擾新浪多年的歷史遺留問題。後來曹國偉曾坦言:

外界評論網易是丁磊的,搜狐是張朝陽的,騰訊是馬化騰的,而新浪是無主之地,沒有真正的老闆。由於股權分散,時常受到外部資本的騷擾,以及是否敢做長線的質疑。

相比新浪曾多次發生控制權之爭,百度顯然是李彥宏和其妻子馬東敏說了算。雖然對外界而言,百度是一家搜索公司,新浪是門戶綜合網站,兩者直接競爭並不多,不過外界鮮為人知的是,新浪正是將百度推上前台、轉型競價排名商業模式的原因之一。

據坊間傳聞,2002年,百度和新浪曾有過撕逼,百度那時候還是技術服務商,新浪搜索由百度提供技術支持。在新浪拖欠百度技術服務費後,李彥宏一怒之下停掉新浪的搜索接口,彼時媒體都認為百度瘋了,互聯網霸主新浪分分鐘捏死百度——這就是李彥宏後來摔電話,決心推出競價排名自己做用戶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5年8月5日,高歌猛進的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上演讓人瞠目結舌的造富神話。同年,資本市場上演轟動一時的“盛大收購案”,盛大陳天橋兩天買入新浪19.5%的股份試圖奪得新浪控制權,最終曹國偉通過“股東購股權計劃”(即“毒丸計劃”)擊退盛大走到台前。

可以肯定的是在那些年,新浪、百度都是最為引人注目的互聯網上市公司。

不過,與很多互聯網公司劍拔弩張不同,新浪和百度業務、市場的直接競爭並不多——2005年6月,新浪發布“愛問”搜索引擎,但由於市場佔有率、用戶體驗都與百度搜索差異太大,愛問搜索連陪太子讀書的地位都談不上,搜索市場仍是百度和谷歌的兩強爭霸。

2009年9月,新浪微博悄然上線,曹國偉在微博推廣初期,召集了一大批名人進駐微博,從而吸引了大批用戶。同年,李彥宏在競價排名爭議後亮相春晚,並很快將在谷歌搜索退出中國後迎來霸主之位。

這樣的風光在2011年達到巔峰。2011年4月,新浪沖到了147.12美元的歷史最高股價。同年,用鳳巢代替競價排名後雖仍備受爭議的百度,它的股價在2006年到2011年直接飛漲了接近2300%。

不過,隨著社交媒體興起、新浪拆分微博,今日頭條誕生、百度錯失移動互聯網,新浪和百度這對老牌互聯網巨頭,都迎來了命運轉折點。

時代一旦錯過,就不再回來

移動互聯網浪潮席捲而至,電商、門戶、社交、無線終端、自媒體、短視頻……瞬息萬變時代背後,是無數紅利與風口。

這些紅利與風口,卻不屬於PC時代的門戶網站。有投資人士就認為,從移動社交興起那天開始,資本市場便進入了門戶估值為零的時代,搜狐、網易相繼陷入成長低迷期,新浪也不例外,在分拆微博以及其他業務和投資、現金流後,新浪門戶業務估值為負。

網易丁磊在戰略上放棄了正面戰場,專注於網游、音樂業務。搜狐張朝陽則多面佈局,從輸入法、網游到視頻四處出擊,卻始終找不到決勝業務。排名門戶第一的新浪最為尷尬,在分2014年分拆微博獨立上市之後,遊戲、視頻、音樂、電商……這些風口上的產業都不見新浪身影。

沒有人能永遠坐擁一座金礦,所謂巨頭的領先也只是朝夕之間就可能發生變化。百度也是如此,戰略上的傲慢和漠視,百度在移動互聯網失去了存在感。2017年12月,李彥宏在接受美國《連線》雜誌採訪時就坦承,百度已經錯過了移動互聯網,“在移動時代,我們並沒有什麼可以再努力的了”。

錯失移動互聯網的最直接後果是,新浪、百度的營收結構太單一,抗風險能力太弱——兩者營收都太過於依賴於廣告。比如2016年魏則西事件,搜索護城河漸漸失去優勢,讓百度廣告業務遭受重創,當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百度營收出現負增長,也就是那時開始從BTA陣營掉隊。

甚至2020 年前三季度,其廣告收入還分別下滑20%、8% 及1%。直到2020年Q4 季度,百度核心廣告收入才終於重回增長,僅增加2.5%至207 億元。

不過,即便百度非核心廣告收入有了大幅增長,但其基本盤仍然是廣告收入,佔總營收比重超過70%。

時代一旦錯過,就不再回來。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結果,是難以跳出廣告單一營收模式的風險,導致市場估值“不達預期”,市值落後於阿里騰訊等老牌互聯網巨頭,以及京東、美團、拼多多等新秀——作為對比,按照港股市值計算,百度市值如今約為騰訊大約1/9,阿里的約1/7,而且大幅落後於京東、拼多多。

事實上,在多元化商業模式上,百度也試圖切入各種業務,佈局電商、團購、教育、醫療等賽道,彌補移動端業務的短板。比如以19億美元高價收購91無線,投入200億元佈局O2O,這些嘗試均以失敗告終;以及在2019年,試圖通過信息流確立託管頁策略,將整個線上營銷及服務流程完全閉環在百度站內,但從用戶端而言,這個策略卻幾乎無人明確感知,也就難以轉化更多商業價值。

百度向左,新浪向右:他們能重回舞台中心嗎?
百度向左,新浪向右:他們能重回舞台中心嗎?

對新浪而言同樣如此。中國各種社交APP湧現, 過去位列四大門戶的騰訊、網易,其業績已經主要來自社交、在線遊戲等,但廣告收入仍為新浪的重中之重,當電子商務、搜索引擎、社交媒體、各種移動APP分化,廣告投放量也會減少,新浪疲態難以避免。即便是新浪微博,其同比增也連續7個季度呈現下滑,並在2019年Q4季度首次到達負值。

所以,廣告不能帶來更多現金流後,從商業價值角度而言,也可以理解,在人工智能、無人駕駛、雲計算、5G等成為業界公認未來趨勢之下,百度為何在回港上市的招股書中,將定位從原來的“搜索”變為“具有強大互聯網基礎的領先的人工智能公司”。

一個細節可以看出李彥宏對AI的重視:自拉攏陸奇,將百度業務押注AI後,每年百度AI 開發者大會上,總能看到李彥宏的身影,甚至在百度宣布“All in AI”戰略的2017 年,親自開著百度無人車上了北京五環路,為百度Apollo 計劃站台,為此還收到了一張罰單。

其目的,不過是希望改變其廣告商形象,重新回到科技公司的行列,如此才會有更大的市場估值。

回歸舞台中心絕非坦途

如今,隨著百度港交所二次上市,曾經的BAT在港股聚齊。至於私有化的新浪,恐怕注定也是要走二次上市這條路,只是A股、港股還是科創板,目前尚無定論。

那麼,百度、新浪真的能夠獲得應有市場估值,順利重返舞台中心嗎?

表面來看,自去年以來,中概股就遭到了一輪集體做空。趣頭條、拼多多、愛奇藝跟誰學等頻遭做空機構狙擊,中概股確實存在被低估或者嚴重低估表象。

因此,無論是百度回歸港交所,還是新浪私有化後未來二次上市,都有望獲得更高估值。

必須承認,當前百度AI戰略佈局已逐漸深入:百度大腦、百度智能雲、小度、百度Apollo業務線逐漸完整,AI商業化進程已明顯加速,這部分業務價值未來想像空間頗多。

百度向左,新浪向右:他們能重回舞台中心嗎?
百度向左,新浪向右:他們能重回舞台中心嗎?

最具想像力的是,百度還與吉利合作,直接下場造車,這是當前所有跨界巨頭都蜂擁進入的資本市場;百度旗下人工智能(AI)芯片部門“崑崙”還完成了獨立分拆,並獲新一輪融資,估值高達20億美元。根據李彥宏在2021年最新內部信中透露,百度崑崙1量產已超過2萬片,並實現了應用部署,預計崑崙2將在2021年上半年量產,其性能將比崑崙1再提升3倍。

另外截至目前,百度AI在專利數、飛槳深度學習開源平台、AI日調用量、開發者生態規模、AI Cloud等各方面都位列行業第一。

“今天,我們站在一個新的起跑線上。在百度最初的10年,我們專注於搜索引擎技術的開發;最近10年,我們在深度學習、對話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統、自動駕駛、AI芯片等前沿領域投資,讓我們成為一個擁有強大互聯網基礎的領先AI公司。”在發表致辭時,李彥宏就如此表示。

那麼,上述種種利好,還讓百度在港交所二次上市首日,就遭遇破發,其實只說明一個簡單道理:AI也好,無人駕駛也罷,絕不是一條坦途,資本市場對於這個資本故事並非完全看好。

這意味著,無論是百度本身,還是外界鼓吹者,都需要冷靜。都必須正視的是,在百度AI和駕駛業務大規模落地之前,百度當前業績增長天花板仍有限,引以為傲的AI 業務仍處於初級階段,貢獻百度核心廣告收入大頭的廣告信息流收入,仍未突破增長瓶頸。

展望新浪的未來,同樣如此。私有化後的新浪將獲得更大自由度,沈痾已久的管理層股權有望進一步集中,據說新增長點將是新浪財經、新浪金融以及新浪體育等垂直業務——此前,新浪財經獨立上市消息在業內流傳甚久。

百度向左,新浪向右:他們能重回舞台中心嗎?
百度向左,新浪向右:他們能重回舞台中心嗎?

如果這就是新浪私有化的多元化,恐怕也太沒想像力。在微群、微友、密友、微米、微博故事、紅豆、愛動、綠洲等一系列社交試驗均告失敗後,即便是新浪財經獨立上市,在當前大環境下,又能讓新浪找回昔日榮光嗎?

畢竟,在資本市場上,新浪此前估值的依賴——微博,超過86%的營收,同樣來自廣告。並且,在用戶體驗持續下降之後,微博廣告營銷收入同比增速已經連續7個季度呈現下滑,甚至在2019年Q4季度首次到達負值。

徘徊在十字路口,李彥宏說走向星辰大海,曹國偉說“新浪私有化不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拓未來”。

何去何從,向左還是向右,時間會給予答案。多年前,李彥宏在《二十度》紀錄片中也有類似描述:

“沒有一個人是神,能夠一眼就看透終局到底是什麼。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