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慕達三角洲迷航傳說好可怕?更危險的,是近2千公里的延繩釣魚線

在北大西洋的廣闊海域中,有一塊金黃色的海藻森林稱作「馬尾藻海」。您也許對這片海感到陌生,但您一定知道「百慕達三角洲」——位於馬尾藻海西南側的神祕地區。百慕達有許多駭人聽聞的傳說,不過更可怕的,其實是肆無忌憚的工業式漁業。

神祕的百慕達三角洲,也難逃破壞與污染

多數人對「百慕達三角洲」(Bermuda Triangle)的印象,是多變難測的天氣與洋流,導致導航離奇失靈,造成數百船隻和飛機罹難和失蹤事故頻傳,這些都市傳說引發人們好奇,想探究其中虛實。

然而您我更該關注的,是地處交通要道的百慕達三角洲湧進大量人為活動,使自然生態環境面臨塑膠污染生物多樣性喪失棲地破壞等問題,並持續遭受過度捕撈、鑽油和深海採礦等威脅。此外,這片神祕海域所在的馬尾藻海,更是面臨肆無忌憚的工業式漁業威脅

馬尾藻海在哪裡?環境現況有多嚴峻?

北大西洋西側,以洋流環繞的區域就是馬尾藻海(Sargasso Sea)。
北大西洋西側,以洋流環繞的區域就是馬尾藻海(Sargasso Sea)。

擁有「黃金海藻森林」之稱的馬尾藻海,面積超過 5 百萬平方公里,位於北大西洋靠近美國東岸的海域,是全球唯一一座不以陸地劃設邊際的海,而是由洋流範圍定義。

馬尾藻海就像一座海上漂浮雨林,布滿金黃色的海藻,孕育無數生命,也是許多遷徙物種的中途停靠站,成為全球生態最豐富的地方之一。例如,年幼的綠蠵龜會在馬尾藻中築巢,攝取養分,準備游向無際大海;海鳥會在此覓食,補充體力繼續飛行;歐洲鰻鱺(European Eels)寶寶都是在這出生,並以本能展開 3 年旅程游回英國水域。

魚群在馬尾藻海活動,這是生態最豐富的海域之一,猶如一座海上雨林。
魚群在馬尾藻海活動,這是生態最豐富的海域之一,猶如一座海上雨林。

然而,就如全球許多海洋一樣,馬尾藻海也面臨了氣候變遷、塑膠污染和過度捕撈威脅,濫捕情形尤其嚴重。據統計,自 2018 年以來,途經馬尾藻海的船隻體積增加了 30%,且 97% 的捕魚活動資料來源:GPUK,Nearly 2,000 km of fishing line dragged through Sargasso Sea last year as Greenpeace demands greater protection使用「延繩釣」漁法

什麼是延繩釣?

延繩釣(drifting longlines)就是從漁船放出長達 20 公里至 100 公里的魚線漂浮在海面,漁線上有大量放有魚餌的漁鉤,隨著漁船行駛時在海中移動,主要目標是鮪魚、劍魚和鯊魚。

但這種工業式捕撈漁法無法鎖定目標,甚至不慎被勾到的物種都難逃「魔爪」,因此有非常高的機率造成「混獲」,海龜、鯨豚、海鳥等非目標物種都可能成為鉤下亡魂。

延繩釣是以長達數十公里的魚線,設置大量魚鉤,捕捉鮪魚、劍魚和鯊魚。但這種漁法及容易造成混獲,使非目標魚種也身受其害。
延繩釣是以長達數十公里的魚線,設置大量魚鉤,捕捉鮪魚、劍魚和鯊魚。但這種漁法及容易造成混獲,使非目標魚種也身受其害。

綠色和平調查團隊發現,光在 2023 年,馬尾藻海上使用延繩釣的漁船,漁線長度總計可能高達 1,980 公里!(約臺灣海岸線海岸線全長約1,200公里(含澎湖群島總長約1,520公里)資料來源:臺灣水利署:臺灣海岸詳介全長的 1.5 倍)對這片珍貴的生態系統帶來巨大風險。

此外,2023 年內,馬尾藻海上的漁船共花費了 22,881 個小時在捕撈相關行為上。數據顯示,這些漁船大部分來自臺灣(13,021 小時)、美國(4,169 小時)、中國(2,789 小時)和西班牙(2,311 小時)。

種種調查指出,這片海洋天堂正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危機。綠色和平嚴正要求各政府,優先將馬尾藻海劃設為最新的海洋保護區之一

綠色和平船艦行動:為期一年的生態調查之旅

為了推動英國和各國政府加速設立海洋保護區、完成《全球海洋公約》的簽署和批准程序,綠色和平展開為期 1 年的科學調查行動,出動兩艘船艦,計劃於 7 個站點進行生態研究,為設立海洋保護區蒐集證據。

目前團隊已完成加拉巴哥群島(Galapagos Islands)和馬尾藻海(Sargasso Sea)的研究調查,未來將航向全球更多的珍貴海洋生態系統,爭取更完整保護

(延伸閱讀:加拉巴哥群島:海洋保育模範生,實現生態永續和觀光經濟

綠色和平展開2024年至2025年的海洋生態調查航程,行經站點包含(從左至右,自上而下)加拉巴哥群島、馬尾藻海、薩耶.迪.馬尼亞沙洲和塞席爾、斯里蘭卡可倫坡、夏威夷天皇海山群、南澳洲豪勳爵島以及澳洲及紐西蘭間的南塔斯曼海。
綠色和平展開2024年至2025年的海洋生態調查航程,行經站點包含(從左至右,自上而下)加拉巴哥群島、馬尾藻海、薩耶.迪.馬尼亞沙洲和塞席爾、斯里蘭卡可倫坡、夏威夷天皇海山群、南澳洲豪勳爵島以及澳洲及紐西蘭間的南塔斯曼海。

生態研究調查怎麼進行?

研究團隊以 e-DNA 採樣研究、追蹤遷徙物種等方式,蒐集物種活動和繁衍的數據,為全球相似的海洋保護區作為參考。

生態研究的第一站──加拉巴哥群島,已擁有令人驚豔的海洋保護區,綠色和平團隊於第一線見證保護區內的自然生態如此豐饒繁盛,對比保護區外物種喪失的現況,證明設立保護區的效果和必要性

2024年5月2日,綠色和平研究員於馬尾藻海,手持水下儀器潛入海中,記錄海中生態。
2024年5月2日,綠色和平研究員於馬尾藻海,手持水下儀器潛入海中,記錄海中生態。

號召各地政府批准《全球海洋公約》

聯合國已於 2023 年通過《全球海洋公約》,接下來須要 60 個國家完成簽署和批准的程序,即能使公約正式生效,且具法律約束力,邁向 2030 年保護 30% 海洋,設立海洋保護區網絡。目前有 6 國已准公約,歐洲議會也已通過表決,以絕對多數贊成批准

為了使《全球海洋公約》即早生效,綠色和平各地團隊正積極向政府倡議,催促盡快協議相關規畫和路徑。其中,英國團隊將一封來自百慕達公民社會的公開信遞交給英國政府,要求提案使馬尾藻海成為《全球海洋公約》中,新設立的海洋保護區之一。

在馬尾藻海中生活的魚群,然而這片海域已遭塑膠污染,右方長條狀的是塑膠廢棄物。
在馬尾藻海中生活的魚群,然而這片海域已遭塑膠污染,右方長條狀的是塑膠廢棄物。

此外,綠色和平英國辦公室也於百慕達舉辦高層級的政策工作坊,邀集當地政府和在地漁民們,共同討論在公海劃設海洋保護區,成為全球海洋生態網絡的一環。

由於公海不隸屬於任何國家,在這些海域限制人為活動是非常困難的,但《全球海洋公約》將能以法律約束公海保護區內的行為,有效保育海洋生態

邀請您支持綠色和平於全球推動擴大設立海洋保護區,以更永續的方式運用海洋資源,使生態得以復甦、棲地得以重建,重拾繁盛且充滿生命力的往日榮景。


《2%之外的蔚藍》海洋互動體驗特展

全球只有不到 2% 的海洋受到保護
在 2% 之外的蔚藍
我們的海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

6/6 - 6/16 ,綠色和平在華山文創園區
舉辦《2%之外的蔚藍》互動體驗展

帶您走過海洋生態變化的歷史長河
見證綠色和平如何在全球七大洲、超過 50 個地區展開環境工作
為 2% 之外的蔚藍,寫下扭轉命運的關鍵篇章

▼免費索票

延伸閱讀:

The post 百慕達三角洲迷航傳說好可怕?更危險的,是近2千公里的延繩釣魚線 appeared first on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