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就業機會正在消失中 五大迷思導致台灣太陽能光電將步入嚴冬

若台灣再生能源發展持續延宕,以出口導向的台灣,企業將因買不到再生能源面臨生存危機。(圖片來源/總統府Flickr)

台灣眾多企業缺乏再生能源,現在都相當著急,近來,只要有總統、行政院正副院長或經濟部長出席的場合,都會有不少工商團體或企業老闆,特別是電子上下游產業前來反映:「台灣再生能源開發速度太慢,影響其出口訂單。」

若台灣再生能源發展持續延宕,一旦歐盟與美國嚴格執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以出口導向的台灣,企業將因買不到再生能源而面臨生存危機。

台積電也躲不掉,企業將因缺乏再生能源面臨生存危機

連國際大廠都將壓力加諸在供應鏈碳減排的範疇三(其他間接排放,為公司外部產生的所有間接排放),也就是碳減排的壓力會集中在上游廠商,晶圓代工的台積電,位於電子供應鏈的最上游,沒有任何迴避空間。

事實上,光電業者是光電能源的供應商,真正的需求是台灣目前高產值的企業,若政府不加緊腳步,最後可能連台積電都要出走。

台灣再生能源政策不能用「等待果陀」心態面對,在台灣,我們似乎對再生能源的發展持有一種「等待果陀」的心態。然而,我們需要檢視各種能源發展的現況,並明白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考慮成本、可行才是王道。

迷思一:核電很便宜?事實是:核電又慢又貴又危險

先來看看當前各種能源的發展現況:

1、核電:台灣社會充斥著「核電可以再起」的錯誤言論。看看核能第一大國美國都一再調降2050年核電的併網量,美國政府預計到2050年的核電站運作,只有目前的三分之二;核電第二大國法國,則因核電興建減少,人才逐漸流失,工人及維修設備,有時還要從美國找人。更不用說台灣的狀況,核電人才短缺更加嚴重。

核電不僅缺乏人才,而且核電廠興建又慢,成本又貴又危險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所在。其中在興建緩慢的部分,一座核電廠從計劃興建到運轉時間超過十年。另外,過去大家總有個迷思,以為核電很便宜,事實上,核電的成本是很昂貴的。放眼全世界,現在已經找不到便宜的核電,以台灣的核四來講,每Gw成本是核一、核二、核三成本的3.5倍,換句話說,這樣的核電成本根本沒辦法跟再生能源競爭。

至於核電廠很危險的部分,這個從311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以來,大家已經談論了很多,包括核事故頻傳、核廢料處理問題、核擴散等等,現在全球除役的核電廠已經遠比興建中的核電廠還要多。況且現在Apple、google等科技大廠RE100的要求並不把核電列為再生能源,才是關鍵所在。

2、小型核子反映爐:看一下美國發展SMR(小型模組化反應爐)最具代表性的公司NUSCALE股價,上市後大漲,隨即下跌,目前不到承銷價的六成,其目前做的工程費用一直在追加,該公司也承認直到2040年之前,建造成本無法跟再生能源競爭。

3.地熱:台灣只有大屯山的火山性地熱具開發價值,目前已併聯的案場則是清水是屬深層地熱,不過清水地熱的開發成本比原先預期的貴,且熱度不足,發電不如預期。某公司在花蓮紅葉溫泉區開發的非火山型地熱,是裝置容量僅1M的案場,目前尚未購買機器,光開挖就已投資超過三億元。其成本結構完全無法跟風力及太陽光電競爭,更不用講其他90%的案場因諸多因素都無極而終。

或許地熱有其潛能,但在技術、資金、風險成本尚未能達到甜蜜點時,大量的併聯不太可能。

4、生質能:台灣不是農牧大國,原料來源有限,只能以小菜對待。

5、水力發電:大型水力大部份都已開發完成,且台灣河流許多都不是常流型,開發成本相對高。台灣最需要的抽水蓄電站(PUMP HYDRO),但許多小型的案場也因許多環團反對而無法成案。

6、風力發電:因為近期成本大幅上升,船費漲了30%,風機成本也上漲三至四成。加上允能風場的債務事件及台灣地緣政治的問題,併網問題一延再延。且三期標到的五家廠商,預做可以順利達成的應該不到三家。

迷思二:光電滅農?事實是:台灣農村老化農地無人耕種

綜觀上述,台灣再生能源目前只剩下太陽光電有辨法滿足短期的再生能源需求。但受到過度不實的宣傳太陽能與農爭地的因素影響,進度也嚴重落後,歸納以下幾點:

首先是農村人口流失及老化、農地空地過高的問題,這才是農單位要去關心的,光電不僅沒有減農,也減低農業補助支出,減少全民負擔。

台灣農村老化、農業落後,大家都不願面對。台灣還在迷戀十八世紀重農主義的專家、學者很多,難以批評及挑戰。他們不願正視農村破敗、人口流失、農作辛苦、農民收入低下問題,也完成沒有解決對策,每天只會高唱農家樂。台灣光復以來農地因繼承問題,農地破碎化嚴重。以農業帶動農村的經濟巳經不起時代的考慮,農村必須引進低碳的經濟才能提振農村的經濟活力,由歐盟、日本、美國等已開發國家都已訂定農村結合光電發展法案,但在台灣並沒有這樣的法源依據,是台灣目前光電最大的逆風原因。

農地農用如同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光電侵農更是缺乏事實依據。沒有方法只有口號,台灣農村人口嚴重流失、農地沒有人耕作,才是事實。台灣糧食自己率不高跟農地空置過高的關係度比較高,光電一直在背黑鍋,實在不太合理。目前太陽能發電扣除漁電共生的案場,真的使用到的土地也不到三千公頃。何況這些都是地層下陷區,真正影響農業產值不到千分之一,因此,何來光電侵農之說。

台灣農地農藥用量過高,土地必須休養生息.。台灣農地佔國土22%,約八十萬公頃,但耕作面積才49.5萬公頃,若拿出四萬公頃給太陽光電使用,就能滿足企業需要再生能源的需求。台灣一年休耕補助上百億,且台灣平均農藥用量是全球平均的五倍。閒置及低地利農地拿來當光電使用不僅減少國民支出且讓農地恢復生機。

嚴肅面對農村人力的流失,才能提升農村經濟。台灣農民平均年台灣農民平均年齡67歲、15年成長6歲,如此下去,農地以後無人耕作。大家鼓吹農地農用、青農下鄉,但是卻不要自己的兒子下鄉或唸農業系,這才是農業無法興旺的原因。空把光電滅農的罪名加諸光電業,不僅不合乎事實,也對光電業不公平。

迷思三:太陽能增加碳排?事實是:光電可抵台灣佔國土面積61%的森林總碳排

再來,我們可以看看日本、想想自己。

日本有完整的法令保障太陽能產業發展,光電土地取得法令明確且把太陽能電力如各國視為國家減碳的戰略物資,全民受益。光電灣不僅缺乏法律保障,且變成滅農原罪令人匪夷所思。

台灣農地佔國土面積22%,日本才12%,但日本已經併聯的太陽能光電已經有80Gw,相對台灣只有10Gw。其原因是日本農地只要不是特農或戰備食糧,基本上都是可以都可以容許使用,因為饋線及地主意願會決定其總量。

反觀台灣,台灣農地轉用光電走變更流程,不僅時間冗長且沒有一定的標準,有法令也不實施,陷光電興建流於民粹,進度落後也是正常的,也是太陽能光電在台灣價格偏高的原因。台積電在日本熊本擴張第二座晶圓廠,部份原因也是跟九州地區太陽能電力充足有關。

此外,目前台灣10Gw太陽能發電,可抵台灣佔國土面積61%大的森林總碳排,大幅降低台電的碳排系數,也減少所有企業未來的碳費及碳交易所應買的碳量,大家都受益。阻擋光電的發展真是跟大家的錢過不去。

迷思四:太陽能搶農地?事實是:光電設施基椿僅佔農地全部面積千分之三

太陽能光電被視為人類永續發展的最後一根稻草,在國外帶來農村就業,以低碳無污染型式帶動地方繁榮,在台灣被視為2050零碳的重要能源救星,如今光電業台灣不僅缺乏法令保護,土地分配稀少且把「滅農」大帽子戴在光電業頭上,甚至光電設施被當作嫌惡設施,其邏輯令人難以理解也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但其實極力抹黑光電沒有為地方帶來繁榮。光電一公頃投資的產值是最高的。且雇用了當地的居民從事二十年的除草、清洗面板,及維運等工作。何況興建期也會帶來地方的繁榮。

此外,光電影響農業不大,沒有滅農疑慮。光電設施的基椿,佔農地全部面積只有千分之三,二十年後農地要恢復農用,只要移除基椿即可。而非大面積的破壞農地,實為超低碳無污染產業,加值農村經濟。

台灣農業產值佔GDP只有1.5%,跟能源產值相差無幾,但台灣農業用地佔國土面積22%、林地佔61%,兩者相加佔83%。

反觀台灣再生能源的用地,有法源卻無依法行政。一樣是1.5%的GDP產值,兩者分配的土地相差那麼多。「光電滅農」與「農地農用」二個似是而非的口號,就把再生能源業者搞到背負許多原罪,成為滅農元兇,令人匪夷所思,對光電業也不公平。

迷思五:日韓不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事實是:日韓太陽能發電量都遠超台灣

全球面臨氣候變遷極大的壓力,如果全球大部份的國家都這麼自私,不積極興建再生能源案場,而一直在搞碳排,未來全球包括台灣的農業產值因極端氣候,衰退的速度有可能會以二位數進行,台灣身為亞洲民主的典範,比我們緯度高,大陽能發電差的日本已經併聯了80Gw,韓國也有20Gw的成績,台灣依然在農地變更及取得上面臨重大的阻礙。

在僧多粥少狀況下,太陽能價格因供需不平衡及租金上漲自然無法實現普惠綠能的目標,也滿足不了企業的綠電需求。

達不成2050的零碳目標,台灣供應鏈無法滿足國外Apple、google、facebook、 Amazon等國際大廠RE100的要求,訂單外移。未來失業的可能不只光電業者,而是整個台灣的電子供應鏈都面臨危機,四十年來的台灣電子王國的基石都要付諸流水,到時候失業達百萬計都有可能。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苯巴比妥複方藥納第4級管制藥品》醫師、藥師憂:3年後複方胃藥恐在台灣絕跡...
深化首爾與新德里的合作 南韓現代汽車、三星電子將打造印度為「世界工廠」
打造更宜居城市 台南市獲中央「疏減訟源績效」優等 酒駕防制六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