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灶遇水就痛不敢清洗? 醫:用對方法清潔助康復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許多皮膚疾病的患者因為傷口多,每天洗澡都不敢清潔患部,一碰到水就痛。聖元中醫診所鄭愛蓮醫師指出,皮膚病如濕疹、乾癬和汗皰疹等,在治療過程中,若傷口未能徹底清潔,將可能導致紅腫、感染,甚至更嚴重的併發症,雖然傷口疼痛,但只要用對方法,清潔過後再搭配治療,有助病灶康復。


皮膚病患者如何清潔皮膚? 醫授正確清潔保養方式


鄭愛蓮醫師表示,皮膚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傷口往往會因為用藥而黏附黴菌和細菌,如果僅用清水清洗患部,導致傷口暴露在空氣中,易沾染黴菌和細菌,長期下來反而使傷口容易產生紅腫、發癢等問題。


皮膚病患者該如何正確清潔皮膚呢?鄭愛蓮醫師說明,應使用肥皂輕柔地清潔皮膚,避免使用沐浴乳,雖然許多患者認為肥皂會使皮膚乾燥、緊繃,但選擇使用好油製造的肥皂能夠有效清潔,且不會造成緊繃不適感,清潔後再上藥,能夠防止細菌、黴菌的感染,減少皮膚紅腫的機會。


除了乾癬、濕疹和青春痘等常見皮膚疾病,鄭愛蓮醫師補充,常見考生們因壓力大、熬夜讀書,容易使內分泌失調而長痘痘,因此更需注意清潔,特別是臉部油脂分泌較多的部位更不能忽略,如T字部位。


此外,有些皮膚特別乾燥的患者,如果皮膚乾燥到脫皮,應在清潔後先上藥,再使用凡士林或具有油脂的乳霜擦拭在患部以外的部位保持滋潤。


皮膚病治療內外調理並重 以拍打方式可減緩搔癢感


鄭愛蓮醫師提到,有1位30歲女性患者因過敏體質患有汗皰疹,皮膚紅腫、癢到抓破皮,且因害怕疼痛所以僅用清水沖洗傷口;後來患者聽從醫囑改用肥皂清潔,並在清潔後,在傷口的部分消毒,再上藥治療,1周後回診,搔癢的情況大幅減輕,紅腫現象也顯著改善。


鄭愛蓮醫師指出,皮膚病的治療不僅依賴外用藥物,內在調理體質也一樣重要。例如,肝氣鬱結、脾胃濕熱、腎氣不足等因素都會影響皮膚健康,中醫通過辨證施治,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調配合適的中藥,提升免疫力,從根本上改善皮膚狀況。


鄭愛蓮醫師提醒,夏天運動流汗應及時清洗,以免汗液滯留在皮膚上,為黴菌滋生提供溫床。至於上班族,工作壓力大容易導致肝氣鬱結,夏天飲食習慣也可能使脾胃濕氣重,應盡量避免生冷飲食。若患者有傷口搔癢的狀況,可使用拍打的方式減緩搔癢感,盡量不要用指甲抓,以免受傷而引發感染。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肩旋轉肌受損影響肩關節靈活度 治療新趨勢助加速修復
▸講座報名/總是失眠、睡不好? 專家指導一夜好眠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