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蛇併發症恐失禁、失聰!新冠確診後帶狀疱疹風險增21%,該怎麼辦?

文/林以璿

近期研究指出,新冠康復之後出現帶狀疱疹的風險增加21%,醫師更指出因為呼吸道受損,其他傳染性疾病也可能趁機入侵。面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傳染疾病,「疫苗」可能是你最好的健康投資。

圖/謝佩穎攝
圖/謝佩穎攝

新冠肺炎的疫情已逐漸受到控制,但對於人體健康的長期影響,恐怕才正要開始。例如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罹患率,就是受到新冠病毒的的影響,在近年來悄悄升溫。

在台北市診所開業的醫師林應然就觀察到,「同業跟我自己的門診都可以發現,這兩年的帶狀疱疹病人增加很多,而且發作起來都很嚴重,很多上了年紀的人痛到沒辦法正常生活。」

疫情期間大家注重健康,很多疾病的發生都在降低,帶狀疱疹卻是反其道而行。事實上,已經有研究證實,帶狀疱疹的發生與感染新冠病毒之間存有關聯。

根據今年5月美國感染症醫學會期刊(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IDSA)上發表的研究,分析了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間近200萬名美國病患資料後發現,曾罹患新冠肺炎的50歲以上病患,在確診的6個月後,相對未染疫者的控制組,帶狀疱疹發病的風險高出15%;若曾於感染新冠肺炎期間入院治療者,風險更是比未染疫者高出21%。

發作「痛到想自殺」!32.2%台灣人存在風險

「帶狀疱疹的主要原因,是水痘病毒再活化,」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指出,帶狀疱疹是由同樣會引發水痘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所引發。這種病毒在初次感染後,就會潛伏在人體內,當年齡增長或是免疫系統能力下降,病毒就會被再次活化。

想要從源頭避免帶狀疱疹,就需要先預防水痘。儘管台灣於2004年開始推行兒童公費水痘疫苗,但根據疾病管制局統計,仍有32.2%的台灣人曾被水痘病毒感染。

潛伏的病毒就會伺機活化,沿著神經分布、蔓延發病,最終在表層皮膚呈現出水泡的樣子,且伴隨著劇烈疼痛。

「帶狀疱疹最嚴重的併發症,是疱疹後的神經痛,嚴重起來甚至不能好好睡覺,有的人會痛到想要自殺,」李秉穎形容,病毒若跑到其他神經,還會引發失明、失聰甚至失禁等併發症。

年紀會造成免疫力下降,本來就是帶狀疱疹的危險因素;這次的研究更證實感染新冠也會提高感染帶狀疱疹風險。

因此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醫師陳志榮建議,「特別是50歲以後,不僅發生風險提高,也更容易留下長期疼痛的後遺症。所以50歲以上而且得過水痘的人,應該要打帶狀疱疹疫苗。」

新冠確診後,小心其他呼吸道傳染疾病!

台灣鼻科醫學會理事長葉德輝指出,新冠肺炎患者最直接的影響是鼻腔、上呼吸道等部位,病毒造成的黏膜受損、肺部纖維化,都可能讓身體在面對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時出現破綻。

各國也陸續針對感染新冠後驟增的傳染病問題做研究,「但因為新冠是新的傳染病,跟這些疾病關係的研究還沒有很完整,」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玉成表示,「可以肯定的是,健康的身體和好的免疫力,更能夠對抗潛在的傳染病。」

降低感染風險,建議定期接種疫苗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提醒,康復者更應該對其他的呼吸道傳染疾病提高警覺,像是百日咳、肺炎鏈球菌等相關疫苗,都應該按照建議接種。

「像是百日咳疫苗其實大概10年就會失效,但許多人只知道有兒童疫苗,卻不知道成人也有建議接種的疫苗,需要定期檢視是否缺漏。」黃立民說。

針對其他未知的疾病風險,黃玉成建議,可按照疾管署的成人疫苗建議接種時程表,並根據自己的感染風險完成接種。

「這些被列入建議的疫苗都行之有年,即便不能100%避免疾病,也能降低重症風險。」

「新冠肺炎不會是最後一個大型傳染病,我們能做的最好準備就是讓自己健康,」林應然表示,「我都告訴我的病人,打疫苗是最好的健康投資。」

Yahoo奇摩關心您
若須諮商或相關協助,請撥打下列專線
※ 衛福部24小時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更多天下雜誌文章
路易莎「未來肉」肉汁全靠他!29歲台大學霸如何靠Linkedin在美募到1億元創業?
中國車用晶片搶用台灣貨!劉揚偉前公司打進比亞迪、車燈IC營收大爆發幕後
葉丙成:小心我們的下一代,寧可逃避挑戰也不願意輸
小會計逆襲成塔吊女王 為什麼台北101會要找上她?
與老朋友不再聯絡,你不必感到惋惜的6個真相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