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鳳仙花/梁凡麗

梁凡麗

“細看金鳳小花叢,費盡司花染作工。雪色白邊袍色紫,更饒深淺四般紅。”火紅的鳳仙又搖曳在盛夏的綠浪裏。

鳳仙之美,可以從名字上看出端倪。鳳仙花、金鳳花自不必說,花型優雅,宛若飛鳳,而其葉似桃,紅花最美,亦稱“小桃紅”。南宋光宗年間,為避皇后鳳娘名諱,宮中便叫鳳仙為“好女兒花”,可見,鳳仙花自帶貴氣,亦頗有歷史淵源。又因著鳳仙花可染甲的緣故,鳳仙花也被喚為“指甲花”或“指甲草”。

以鳳仙染甲的趣事古已有之,詩詞中多有記載。“金鳳花開色最鮮,佳人染得指頭丹。”“金盆夜搗聲相應,銀甲春生色更宜。”可見,鳳仙花染甲於古時閨閣女子而言,是很常見,且富有意趣的。元代女詞人陸琇卿在《醉花陰》中寫道:“曲闌鳳子花開後,搗入金盆瘦。銀甲暫教除,染上春纖,一夜深紅透。絳點輕襦籠翠袖,數顆相思豆。曉起試新妝,畫到眉彎,紅雨春心逗。”那指尖的一抹深紅,不僅溫婉動人,也撩撥著少女心事,令人浮想。而最有神韻的要屬元代楊維楨的“彈箏亂落桃花瓣”“數點桃花泛流水”了,玉指染丹撥弄琴弦,如桃花花瓣在淙淙琴音裏蕩漾,似有淡淡花香溢出。

鳳仙亦可入畫。國畫大師齊白石喜愛鳳仙,其筆下鳳仙柔美豐潤,清新樸實。《蔬果花鳥冊》中《鳳仙蝴蝶》一畫,大師著淡彩寫葉,濃墨勾勒,以沒骨技法點出花冠,令花葉渾然一體。整株鳳仙花花團錦簇,葉葉相擁,帶著鄉野的生命力,筆墨繁雜間,透出一種大雅之美。

鳳仙的莖和種子皆可入藥,其莖名“透骨草”,可活血通經,祛風止痛,解毒殺蟲,種子名為“急性子”,有軟堅、消積之效。猶記兒時,每被蚊蟲叮咬,母親總會順手扯下幾片鳳仙花葉,搗爛後塗抹於蚊蟲叮咬處,不多久,痛感消失,紅腫亦消散許多。

不過,那時最大的樂趣還是來自於鳳仙花染甲。盛夏時節,老屋院子裏的鳳仙花開得熱烈,一簇簇紅的、粉的、白的花朵綴滿葉間,煞是喜人。我和小夥伴們迫不及待摘了花,撒上一點鹽,就在手心揉搓起來。待葉瓣揉成泥狀,淡紅的汁液流出時,我們捏起花泥敷在指甲上,再用提前摘下的豆角葉包裹住,用絲線紮牢。

晚上睡覺時,攤開雙手平躺,連翻身都不敢。第二天一睜眼,就急急忙忙揭掉葉子,翹起蘭花指,看那緋紅浸入指尖,不覺間一抹紅暈也貼上臉頰。一整個夏天,我們圍著鳳仙花嬉笑打鬧,摘花、染甲樂此不疲,整個夏天都歡快明亮起來。

如今,正是鳳仙花開時節,那紅豔的花兒不知又勾起了多少人心底的小美好?濃濃盛夏,有鳳仙相伴,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