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院也淪為東廠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監察院指稱,台北市議員羅智強有4筆政治獻金捐贈者的姓名與身分證不符,但經台北市民政局確認:「4筆全部相符」,全案到此應已水落石出,但引發的政治爭議,除了羅智強不滿遭到公權力公然羅織構陷,更上升到陳菊領導的監察院是否已淪為整肅異己的「東廠」?民進黨執政背離民主政治原則,難道已無法節制?

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院長羅智強12日在臉書發文:「東廠抓到,陳菊踹共」「號稱超黨派的陳菊,原來是『抄黨派』,而且『先抄羅智強』」,撇開政黨對抗,為維護監察院的尊嚴與公信力,無論陳菊或監察院不能再迴避說明真相。

2018年九合一選舉從里長到市長共有2萬多名候選人,監察院1年查300件、中籤率1.5%,有國民黨「戰神」之稱的羅智強批判民進黨永遠站在最前線,馬上成為被清查對象,未免過於巧合,整個過程有違常理及不符比例原則。監察院投入大量人力比對羅智強的8000多筆小額捐款,查出4筆姓名與身分證字號不符,其中一筆只有306元。面對羅智強的強烈反彈及抗議行動,監察院看到苗頭不對,改口稱是「例行作業」、「只是釐清」,這種連一般庶民都難以信服,遑論當事人。

民進黨同時運用網軍、酸民,揶揄羅智強是小題大作、自導自演。但經過中立第三者台北市民政局「查詢戶籍資料數位化系統」確認,這4人的姓名與身分證字號確定相符。監察院常被批評「只打蒼蠅,不打老虎」,現在出手又過於草率、粗燥,反遭羅智強指控栽贓,其威信、地位及能力受到沉重打擊。

表面上,這只是羅智強與陳菊、監察院間的爭執或交鋒,更應深入思考及檢討的是,幕後是否有政治力介入?抑或監察院體察上意,超前部署?監察院最主要的職掌之一在監督政府,現在卻鎖定反對黨人士。對總統出訪時發生的菸品走私等重大弊案輕輕放下,立法委員陳明文的高鐵300萬元及丁允恭的損害官箴卻充耳不聞;陳菊所謂的要強化監委行使職權的獨立性、非黨派性和公正性成為最大反諷。

民進黨再度執政後成立「促轉會」及「黨產會」,所謂的「東廠」、「西廠」成為權力怪獸,如果監察院再淪陷成為民進黨的權力工具,將加速台灣民主倒退為一黨獨大的威權體制。

《政治獻金法》除了規範及管理政治獻金外,更積極的目標在促進國民政治參與,確保政治活動公平及公正。負責執行的監察院卻選擇對反對黨查水表,造成「寒蟬效應」或「殺雞儆猴」,形同「政治霸凌」,限縮人民參與政治的熱情與意願;執政黨與在野黨間的差別待遇,更破壞了政治活動的公平性與公正性,扼殺了民主政治發展。

在羅智強提出自清證明後,監察院有責任公布整個過程,到底是羅智強自導自演?還是監察院栽贓構陷,或是作業疏失?監察院欠國人一個說明。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