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蔡英文第二任期10大民怨 萊豬、疫苗都入列 對這件事的質疑沒少過

民進黨今年初總統立委選舉守住執政權,卻失去國會第一大黨的地位,適逢總統蔡英文8年任期即將屆滿,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彙整蔡政府第二任期(2020年至2024年)間的網路聲量數據,並統整出10大負面聲量議題,盼藉此了解究竟是哪項議題導致「民怨」沸騰反噬民進黨。

負面聲量第十名:NCC與中天關台

2020年11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駁回中天新聞台換照申請,導致中天「關台」,從電視頻道轉戰網路,藍營要角紛紛聲援中天,質疑民進黨政府打壓新聞和言論自由。根據網路數據調查結果,中天關台事件負面聲量超過40.8萬則。直到中天關台的1、2年後,相關討論仍然持續延燒,負面效應相當深遠,例如2021年底台中市第二選區立委補選期間,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就點名親綠媒體三立攻擊特定候選人,質疑NCC僅發函要求三立「改進」,舉動雙標。

負面聲量第九名:黑道/黑金治國

民進黨2022年地方選舉大敗後,時任立委何志偉公開稱是因為有黑道在團隊核心才會釀敗選,雖然民進黨主席、準總統賴清德宣示修法「排黑」,然而似乎無法平息外界質疑,2024年總統選戰期間,藍白陣營狂打台南88槍擊案,儘管最後查出幕後主嫌是有國民黨背景的前台南縣學甲鎮民代表會主席王文宗,但社會大眾對於「黑道/黑金治國」印象已成形,根據網路數據調查統計,負面聲量超過45.7萬則。

負面聲量第八名:台美關係

近年兩岸關係嚴峻,蔡英文政府視美國為「盟友」的做法,引發不少討論,例如2022年8月美參眾議員訪問團訪問台灣,展現無懼中國威脅恫嚇的友我情誼,或如白宮2021年7月表示「現階段不支持台獨」,2020年疫情期間每周提供10萬枚口罩給美方,都吸引不少網友關注,在正反論戰下,負面聲量累計超過56.5萬則。

負面聲量第七名:詐騙猖獗

詐騙猖獗成為蔡政府執政最令人詬病的議題,包括數位發展部頻頻被跨黨立委質疑打詐不利,或者政府成立「打詐國家隊」,以及民進黨前立委陳歐珀捲入im.B詐騙集團風波最終退選等爭議,都扛下不少砲火攻擊,統計調查期間內,累計負面聲量超過58.1萬則。

負面聲量第六名:缺蛋爭議

2023年年初,受到氣候、禽流感與國際原物料上漲等因素影響,國內雞蛋漲價、供不應求,引發民眾對「缺蛋」的恐慌,當時有意參選總統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嗆民進黨政府無法緩解蛋荒,引發輿論熱議,時任農業部長陳吉仲形象更因此受到重傷,後來還一度引發「巴西進口蛋淪爛蛋」等案外案的爭議事件。調查期間負面聲量超過78.3萬則。

負面聲量第五名:論文抄襲/學倫爭議

被視為民進黨2022年地方選舉大敗主因的學倫爭議,在調查期間內負面聲量則數超過85.6萬則。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因抄襲丟掉2個碩士學位,但時任黨主席蔡英文在林智堅被台大撤銷學位隔天,表態「我們願意相信智堅沒有抄襲」,被抨擊全黨護一人,最終選舉結果也證實,綠營內部爆發多起學倫爭議,確實導致民進黨受到重傷。

不過捲入學倫風波的其實不只林智堅,包括國民黨籍南投縣長許淑華、民眾黨籍立委蔡壁如、民眾黨籍新竹市長高虹安、民進黨籍桃園市長鄭文燦等人都被對手陣營質疑,但每個人的「最後下場」不盡相同。

<cite>根據調查顯示,學倫爭議確實對民進黨選情造成重傷。(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提供)</cite>
根據調查顯示,學倫爭議確實對民進黨選情造成重傷。(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提供)

負面聲量第四名:萊豬進口

2020年8月28日,總統蔡英文宣布終結14年禁止瘦肉精豬肉進口,短短4個月內,就走完包括立法院表決大戰在內的所有行政程序,後來更有不少在野黨人士質疑,台灣開放進口萊豬,究竟向美國換到了什麼?

由於開放萊豬涉及深厚的區域政治意涵,在2024總統選戰中,萊豬進口成為選戰攻防焦點之一,代表民進黨參選副總統的蕭美琴諷刺對手,「所以對萊豬有疑慮的人都沒有吃到萊豬,你們2位(趙少康、吳欣盈)有嗎?」嗆辣言論引來網路正反論戰,累計負面聲量高達190.7萬則。

負面聲量第三名:台海戰爭與和平

蔡政府執政期間兩岸關係降到冰點,共機頻頻擾台挑釁,甚至連10月10日國慶日當天也出現。儘管蔡英文多次向中國喊話「不挑高衝突,堅守主權」、「兵戎相見絕不是選項」,希望尋求台海和平的方法,不過「戰爭與和平」議題依舊成為2024總統選戰重要主旋律。統計調查期間,與台海「戰爭與和平」相關的負面聲量,總計高達210.9萬則,擠進負面聲量排行前三名。

負面聲量第二名:疫苗採購/疫苗接種

蔡英文執政第二任期間,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疫苗施打、疫苗採購、防疫措施成為網路輿情大數據中不容忽視的關鍵字,統計包括疫苗採購、疫苗接種相關話題的負面聲量,在調查期間內累計超過298.6萬則。

觀察輿論風向發現,防疫期間代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舉行記者會的前衛福部長陳時中,從2021年就是吸收輿論砲火的重要標的,當時還一度為AZ疫苗效期槓上民眾黨主席柯文哲。2024年總統選舉期間,疫苗採購的話題繼續延燒,不過這次藍營改打蔡政府阻擋採購BNT疫苗、高端疫苗涉炒股等爭議,導致民進黨吸收更多負面聲量。

負面聲量第一名:核能/能源議題與電價

蔡英文任內曾4度發生無預警大停電事件,造成社會輿論對於缺電、電網韌性不足的質疑。根據網路數據統計,調查期間內累計負面聲量多達312.8萬則,成為負面聲量冠軍,吸收最多砲火。

綜觀輿論風向,蔡政府第二任期當中,在野黨和社會輿論對於能源政策的質疑從來沒有少過,尤其2021年12月四大公投當中,「重啟核四」和「三接遷離(珍愛藻礁)」2案都涉及能源政策,儘管投票結果顯示多數民眾否決了這2項提案,不過每逢社會出現停電事故,網友們就會開始討論、批評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或質疑能源轉型推動進度不如預期。當前在野黨以及工商界不斷訴求核電延役,立法院在野黨團已啟動延役相關的修法作業,核電延役無疑會是520即將上任的賴清德最難以迴避的課題。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