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修一的女兒盧佳慧 彈給爸爸的曲子

中國時報【邱祖胤╱台北報導】 再怎麼老練的鋼琴家,都難忘第一次上台前的緊張與悸動,鋼琴家盧佳慧的第一次,是在父親、已故立委盧修一的鼓勵下,勇敢走上舞台。她發行個人第一張唱片專輯《舞.魅.琴》,獻給她的父親,25日盧佳慧也將在「盧修一逝世15周年紀念音樂會」演出這些作品,與小提琴家妹妹盧佳君、小號樂手魏廣皓、鼓手黃瑞豐等人同台演出,地點在台北新舞台。 盧修一曾在90年代任民進黨籍立法委員,1998年因癌症過世,問政風格犀利強悍,在孩子面前卻是溫柔慈父。盧佳慧說:「我記得第一次上台那天非常緊張,父親卻一直握著我的手,安慰我:『妳就當這場音樂會是彈給爸爸一個人聽的。』」 盧佳慧昨天在發表會上演奏她改編的阿爾班尼士《探戈》,從優美旋律瞬間爆發狂野,宛如華麗的冒險。盧佳慧說:「我也跟阿爾班尼士一樣,小時候曾經離家出走;但他是橫渡整個大西洋,我只是從麗水街走到永康街,最後是爸爸找到我,接我回家。」 父親讓她感覺溫暖 盧佳慧生於1976年,先後隨母親、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及諸大明學習鋼琴。台北藝術大學畢業後,赴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就讀,取得碩士,回台後曾擔任金希文《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陳建台《淡水鋼琴協奏曲》首演,目前是台藝大助理教授。 相對溫柔的父親,母親則顯得嚴格。盧佳慧表示,她小時候非常叛逆,常跟母親唱反調,拒絕練琴,從感冒裝病,到用快乾膠把手指黏起來,所有招術都使過了,最後只好離家出走。 5歲第1次離家出走 「那時才5歲,說是離家出走,也只在住家麗水街附近打轉,一次是到永康街公園,一次是到大安森林公園,後來有一次故意躲在家中的4樓,讓大人在3樓瞎找。」她說:「不過父親總是能找到我。」 《舞.魅.琴》收錄的都是舞曲,包括霍洛維茲改編的《卡門變奏曲》、蕭邦《波蘭舞曲》,托李斯特《魔鬼圓舞曲》。 盧佳慧說:「父親是最忠實的觀眾,讓我在音樂路上一路走來特別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