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排輪運動傷害

自從發現台灣有很多小朋友有「飼料雞症候群」,並建議家長鼓勵兒童增加戶外運動,許多家長的問題也相當令人意外,例如,「那去溜直排輪可以嗎?」
意外的原因,不是針對任何運動,而是筆者通常建議會曬到太陽與能夠流汗的戶外運動,或對核心肌群有利的拉單槓、仰臥起坐與伏地挺身等。令人意外是家長對直排輪( Inline skating)詢問度很高,有些家長還會問「能否順便改善走路內八字?」而筆者的答案通常是:「兩種動作使用的肌肉並不相同。」
直排輪是不是一種好運動?筆者相信所有的運動都是好的,條件是身體的基本體能理應準備充分,對該項運動的技巧與原則能掌握清楚,並遵守練習與遊戲的安全守則,則每項運動應該都可以得到運動後應有的體適能、平衡感、成就感與愉悅感。
如果從運動傷害的角度來看,則是另一個值得思考的方向。根據美國運動器材安全委員會(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 CPSC)的統計而曾被紐約時報引用的資料,運動導致必須住院的嚴重傷害排名,每千人的發生率由高而低排名是籃球( 8.8)、美式足球( 8.6)、棒壘球( 8.0)、自行車( 4.1)、直排輪( 3.4)、網球( 2.6)、高爾夫( 1.2)與游泳( 0.7),直排輪不到籃足球的一半,應該沒有想像中危險。
直排輪的傷害通常是跌倒的擦、瘀、撞等小傷,直排輪強調基本配備包括保護性衣著,及開始直排輪運動之前的訓練,可以讓運動員避免受傷的警覺與能力。然而在台灣,沒有相關的統計,因此不知道不同運動傷害比例如何?是否台灣的直排輪運動也一樣安全。
根據 CPSC的統計,容易受傷的部位排名第一是手腕( 24%),或許是跌倒時反射動作會是手腕撐地所致。其次是前臂( 14%)、手肘( 8%)、臉部、足踝及膝關節(分別各 7%),可見跌倒後上肢與臉部的受傷比下肢的扭傷發生率還要大。受傷的種類,最多也最嚴重的是手腕骨折( 25%),手肘骨折與下肢骨折都占 5%,其他的是擦傷與扭傷。至於從事那種直排輪比較安全?以體適能運動為主的平地運動最安全,跳躍磨行或高難度的半管( halfpipe)則是相對危險。
以熟練度而言,統計上新上手與初學者的最多(加起來 44%),但中等經驗也不少( 37%),能成為熟練者並不容易( 18%)。然而,愈熟練則其受傷機會也愈高,根據統計顯示,直排輪受傷者有超過一半( 55%)是中等或高度熟練的直排輪運動員,甚至有很多( 63%)是經常性練習者。因此,「只有直排輪初學者才容易受傷」是一種迷思,熟練直排輪之後更不可以掉以輕心,因為每次練習都充滿挑戰,速度愈快與難度愈高,受傷的機會也愈大。
直排輪可以是安全有趣的運動,但必須在教練的指導下循環漸進地練習,必須有全套的安全衣著及裝備,無論是初學或熟練都要保持警覺,而且從事高難度動作時必須要有充分的心理與體能準備。
至於溜了直排輪,兒童是否就不是飼料雞?是否就可以改善走路內八字?那應該是屬於不同層次的問題。
(作者林啟禎為國立成功大學特聘教授暨成大醫學中心骨科部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