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今本土增8萬5720例 中重症237例、49死 30多歲死亡個案均未打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新增8萬5720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病例,中症增199例、重症增38例,其中49人死亡;另新增41例境外移入病例。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今天新增8萬5720例本土病例,比昨天略減,中症增199例、重症增38例,其中49人死亡;另新增41例境外移入病例。

據指揮中心統計,今年1月至5月19日,本土輕症、無症狀個案累104萬1251例、占99.78%,中症累計1726例、占0.17%,重症累計535例、占0.05%。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的49例死亡個案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其中48人具慢性病史,其中21例從未接種疫苗;根據觀察,死亡個案大多集中在有慢性病史的長者,約半數從未接種疫苗。死亡個案中包括3名年僅30多歲民眾,均有血液疾病、透析等慢性病史,也從未接種疫苗,染疫後併發肺炎、呼吸衰竭等疾病,不幸病逝。

據統計,全台專責、負壓病房共1萬2593床、空床數5978床、空床率47.5%,台北市空床率約31.1%、新北市34.2%;53家集中檢疫所共7677床、空床數2965床、空床率38.6%;49家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4853床、空床數2090床、空床率43.1%。近日有醫護質疑空床率數據與事實不符,羅一鈞指出,由於疫情會往醫院蔓延,很多醫護因確診在家休息或在家隔離,醫護人力減少的情況下,導致部分病床沒人力能照顧或是還在清消程序。

羅一鈞說,整體而言,國內醫療量能沒到崩潰情形,也曾向第一線醫護了解,發現疫情壓力確實在,但沒有壅塞到在急診外大排長龍的狀況,會持續監測床位等相關情形,中南部疫情攀升,需要跨區域調度。

(翻攝直播)
(翻攝直播)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85,720例本土病例,為 40,942例男性,44,744例女性,3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3,704例),桃園市(11,684例),台北市(11,414例),高雄市(7,525例),台中市(7,144例),台南市(4,707例),新竹縣(2,762例),彰化縣(2,341例),屏東縣(2,270例),宜蘭縣(2,201例),基隆市(2,045例),新竹市(1,708例),苗栗縣(1,282例),花蓮縣(1,187例),雲林縣(1,009例),南投縣(730例),嘉義縣(679例),台東縣(650例),嘉義市(366例),澎湖縣(169例),金門縣(131例),連江縣(12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4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8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且具慢性病史、21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16日至5月17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8日至5月17日。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41例境外移入個案中,17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20歲至60多歲,感染國家均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2月10日至5月19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0,063,65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904,378例排除),其中1,156,291例確診,分別為12,432例境外移入,1,143,805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28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26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599例、台北市417例、基隆市65例、桃園市37例、彰化縣24例、台中市23例、新竹縣15例、高雄市及花蓮縣各14例、台東縣11例、台南市及屏東縣各9例、宜蘭縣及雲林縣各7例、嘉義縣6例、苗栗縣及南投縣各4例、嘉義市2例、新竹市及金門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我嚴防新冠肺炎
長者疫苗最先施打、保護力恐已遞減 陳時中籲打第3劑或第4劑
立委林昶佐確診 輕微咳嗽、發燒
羅一鈞自曝糖尿病:別故意染疫
雙寶確診症狀太恐怖!爸爸嚇壞:別再說確診沒什麼
新冠像流感每年來?陳時中:可能性大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