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台量子電腦2】不畏國際大廠角逐量子電腦 中研院專家揭台灣2優勢添勝算

半導體3D先進封裝技術若能應用在量子晶片上,對台灣而言將是一件好事。(台積電提供)
半導體3D先進封裝技術若能應用在量子晶片上,對台灣而言將是一件好事。(台積電提供)

各國競逐量子電腦的同時,台灣也正積極構築可以發展量子電腦相關供應鏈,特別是半導體製造、電子產業、IT產業等,如生產模擬器、控制器或是3D封裝技術有望帶來更多發展空間。

「晶片、IT、資通訊與半導體製造,都可能是台灣的新機會」中研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量子電腦專題中心執行長陳啟東向本刊提出他的觀察。

陳啟東說道,台灣有一個很強大的基礎,也就是全世界都很認識的半導體產業,在製程研發上算是一把開啟量子電腦的鑰匙,可以借重這樣的背景知識,拓展到超導體上面,對於提升製作量子位元晶片將大有助益。

「雖說量子電腦與半導體材料、機構要求不同,但仍可借鏡半導體製程中,對良率與潔淨度把關的祕方」,柯忠廷向本刊提出他的看法。特別是在後段封測上,還與量子晶片設計略有相似之處,如麻省理工學院(MIT)、日本理化學研究所都已經開始思考,超導量子晶片用3D封裝的可行性,借以讓晶片訊號延遲更短,與提升單一晶片的量子位元密度。毫無疑問,3D封裝技術絕對是台灣強項。

至於在晶片業的跨足機會,陳啟東表示,當然很有機會。隨即他也坦言,製作量子晶片與半導體晶片是完全不同概念,進來之後要如何生存、商業模式要如何底定,這會是晶片商須考量的要素,而這也是為什麼尚未看到台灣晶片業者有較明顯投入實績的關鍵要素。

除此之外,台灣電子產業的強項也是不容小覷。就已此次直擊的中研院量子電腦來說,背後就用上好幾台控制器(像是電腦主機)的東西,來操作量子電腦的運行。隨著量子位元數的不斷增加,不久將來,「量子電腦也會銜接到高速電腦,也就是高效能運算(HPC)產品,如NVIDIA現在開發的Grace Hopper這類型產品,來處理龐大的資料與運算」,陳啟東向本刊直言。

在這樣的背景下,為原本在幫雲端大廠製造伺服器的代工廠商,像是廣達、鴻海等電子五哥,搶進量子電腦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專家表示,因這些業者原本就緊跟國際大廠打造HPC相關設備,而這些設備未來若用到量子電腦的控制系統,將帶來質與量的成長。

「像是鴻海就非常積極!」陳啟東提出他的觀察,量子電腦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台灣目前兵分多路,包含中研院的超導量子電腦、鴻海主推的離子阱量子電腦,而學界端也有研發矽作為研發量子位元技術的基礎。

鴻海近年陸續集結眾多科技專家,低調布局離子阱量子電腦。(鴻海提供)
鴻海近年陸續集結眾多科技專家,低調布局離子阱量子電腦。(鴻海提供)

從另一個層面看,這些控制系統要銜接到量子電腦,中間則開發使用者介面,也就是軟體的加持,這部分台灣廠商也可以扮演很好的角色。「未來量子電腦一定是軟硬體結合的產業,現在已經有軟體商來找中研院合作,如開發一些模擬器、使用者介面(UI)」陳啟東肯定地說。

陳啟東表示,雖說這次中研院推出的量子電腦僅有五位元,與科技大咖比較起來雖不是最好,但這已可作為供應鏈測試的基礎,不少國內的軟體、模擬器、量測儀器設備等業者都前來測試,可望為資通訊、晶片與半導體業帶來新商機。

更多鏡週刊報導
【直擊台量子電腦】市場潛力大到AI教父黃仁勳也加入戰局 中研院自研自製超導量子電腦揭密
【直擊台量子電腦1】Google豪砸500億美元催生量子電腦 未來生技醫療、自駕車發展將突飛猛進
【產業趨勢】全球量子電腦爭霸賽開打 中研院鴻海兵分二路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