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直擊日據時期軍事指揮所 民眾期盼開放觀光

許多民眾都知道,南臺灣高雄在日治時期是戰略方面的要塞,而高雄地區也有不少的日軍戰時遺址,比如左營舊城震洋特攻隊遺址、高雄林園清水巖二戰軍事遺址、小崗山天人洞神秘坑道、柴山格納豪隧道、柴山沿岸自湧泉及壽山四口爐灶等;但可能不知道,往來高雄哈瑪星地區與中山大學間的西子灣隧道旁,裡面竟有可容納兩千多人的戰時避難所,而這個隧道中的隧道,是整個防空設施的一小部分,過去甚至高雄港務局曾在裡頭辦公,四通八達的秘密作戰指揮基地,深入直擊帶您走一趟。

▲其一入口設計低調,石壁為當地特有珊瑚石(咕咾石),而隧道群內竟可深達360公尺,寬度在2-6米間,可容納2150人。(圖/記者陳佩琪攝,2017.5.17)

歷史文獻記載,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清朝大敗,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了日本,於是日本佔領臺灣,開始其殖民統治。在1896年9月15日,當時打狗港被日軍攻佔。日本佔領台灣後,實施殖民地經濟掠奪政策,積極經營台灣,開發米、糖等各項資源,充裕日本國內需要,另外也著重鐵、公路及基隆、打狗兩港口的修築。當北部的基隆築港完成之後,日本人開始打狗港築港,打狗因而獲得進一步發展。

▲洞內兩排座椅為戰時防空襲避難設施,具歷史價值。(圖/記者陳佩琪攝,2017.5.17)

當年因為「高雄港」的緣故,使得鼓山區的「哈瑪星」變成政治、經濟中心及工商業重鎮,是當年高雄市最繁榮的地區。在太平洋戰爭時,打狗港成為重要軍事要塞之一,也因此戰爭中幾乎炸毀了打狗港。

▲隧道內通道,四通八達。(圖/記者許薰方攝,2017.5.17)

西子灣隧道又名「壽山洞」,是在1927年由海野三次郎主持興工,1927年8月貫通,1928年10月竣工。是當時高雄州廳建置壽山公園的規劃設施之一。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轟炸時曾改作防空洞使用,至今保存良好。西子灣隧道北側有一座深達360公尺神秘防空隧道群,港警撤守後將交由高雄市府活化開發使用。隧道群與西子灣隧道相通,深達360公尺,寬度在2-6米間,可容納2150人。

西子灣隧道又名「壽山洞」,是在1927年由海野三次郎主持興工,1927年8月貫通,1928年10月竣工。。(圖/記者郭俊暉攝,2017.5.17)

高雄港務警察總隊表示,日據時期稱為「壽山洞」,在美軍轟炸時則成為避難防空洞,多個出入口包括登山街、西子灣隧道等,四通八達,內部通風、管線、電力、衛浴設備及乾糧飲水一應俱全,可能是台灣最大坑道式防空洞,附近耆老說,隧道內鬼斧神工設計,四通八達,彷彿是南部的【衡山指揮部】一般,相當特別。

▲戰時建造的實心防爆門。(圖/記者郭瑞萍攝,2017.5.17)

17日下午,交通部航港局南部航務中心代理主任余建勳陪同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黃義佑,視察中山大學防空避難隧道內厚重的防核爆破門及隧道現況;余建勳表示,目前隧道群列為文化資產、歷史建築,由文化局及都發局召集專家、學者與地方人士會勘,評估活化利用方式。而隧道群仍在整備狀態,並未對外開放,但相信不久在完善規劃後,會部份開放,相信一來,能帶動周邊觀光與文史教育,意義非凡。隧道內有2個門通往防空設施,石壁為當地特有珊瑚石(咕咾石),裡頭伸手不見五指,需開電燈或用手電筒。

▲洞內一處,曾為戰時防空指揮中心。(圖/記者宋德威攝,2017.5.17)

舊名「壽山洞」在日治時期它是高雄港的作戰指揮部,但多數人不知道,這裡其實是隧道中有隧道,隧道中破舊的鐵門看起來非常的破舊,打開就別有洞天,而這裡面是非常龐大的隧道群。隧道中的通道比較狹窄,但是旁邊做了這樣的椅子,因為附近的居民在戰爭的時候可以下來躲空戰,所以防空設施防空好的設計的概念,隧道裡面還有洗手間,這個大型防空隧道可以容納2150人,而每一條通道四通八達,分別通往山上或海邊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