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人體組織保存」整合 學會:未共享、難救急

國內目前有62家醫療機構設置人體組織保存庫,共存17類的組織跟細胞,但因為多數由醫院各自管理,如果組織存放超過期限,就會直接銷毀,讓他院有需要的病患可能錯失治療、續命的機會。有鑑於此,台灣組織庫學會盼建立整合運作平台,串聯醫療資源。

人體組織保存庫自募自用 恐逾期造成浪費

全台目前共62家醫療機構有設立人體組織保存庫,存放人體17類組織和細胞,包含眼角膜、鞏膜、神經、心瓣膜、皮膚,和周邊血液幹細胞等,但多由各醫療院所自募自用,無法互通有無,不能交換、交易和買賣,一旦組織存放超過期限就會直接銷毀,造成浪費。

台灣目前有62家醫療機構設置人體組織保存庫,存放人體17類組織和細胞。圖/台視新聞製圖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李伯璋表示,台灣將重點放在安寧照護,必須要另類思考,因為有些存活率是不變的,而器官衰竭的患者經過器官移植後,也許有重獲新生的機會。

「皮膚捐贈」居第三仍不敷使用 需向外購買

此外,專家指出,近年來皮膚捐贈位居組織捐贈的第3名,僅次於骨骼、眼角膜,但還是不敷使用,必須向外求援,緊急採購。

李伯璋解釋,皮膚組織庫是不時之需,最大的項目就是皮膚,並舉例說明斯里蘭卡曾經是可以進口皮膚組織的國家。

國家級編制僅「眼庫」和「皮膚庫」 醫:應整合

由於國內目前僅有「眼庫」和「皮膚庫」屬於國家級的編制,其餘都是各家醫院自行建置,台灣組織庫學會理事長陸振翮疾呼,如果能夠建立國家級組織庫運作平台,串聯各家醫院資源,相信可以造福更多患者。

台北/陳酈亭、甘而棣 責任編輯/李顯營

更多台視新聞網報導
生病找不到醫師! 南韓兒科人才「急遽流失」
薛瑞元批高虹安「若濫用醫療資源不可取」 柯文哲曝:住院我決定的
柯P提「快篩陽視同確診」 陳時中:目前不適合、疫情下坡段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