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當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就知中美對抗不會發生

本週日(5日)辭世的中研院士朱雲漢,一生致力於政治學研究,曾三度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他曾著書《全球化的裂解與再融合》,對於中美對立有深刻剖析,書中更對許多人憂心,中美兩國將全面對抗的悲觀預言提出反駁。為何他認為,只要看懂當年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的歷史,就知預言不會實現?以下摘錄自朱雲漢著作《全球化的裂解與再融合》。

2019年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參加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他參與會議後,在微信發表了自己的感受,他說在達沃斯二十年從來沒有見過論壇如此焦慮和不安。這次論壇的氣氛之低迷,超過2008年金融海嘯高峰時期的2009年會,也超過剛經歷川普當選震撼的2017年會。他在啟程返國前,收到「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始人達里歐(Ray Dalio)的一張賀年卡,卡上勁逸的手書寫道:「超過所有的一切,今年我唯一的期許,是地球上的和平,願變動的力量與你同在。」

很顯然,這位在華爾街頗受敬重的全球最大避險基金創始人,他在2019年最擔心的,不是排外民粹主義、保護主義、中美貿易戰、世界經濟衰退或金融危機再次爆發這些眼前威脅,而是擔憂中美關係掉入「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中美之間如果爆發全面戰略對抗,那將是世界經濟的巨大災難。

達里歐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美國副總統彭斯在紐約哈德遜研究院發表了一篇充滿火藥味的演講,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認為,這篇演說形同美國政府吹響了向中國發起冷戰的號角。

中美能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艾利森是在國際關係與美國外交政策領域享譽五十年的頂尖學者。他的第一本名著,是對甘迺迪政府處理古巴危機的外交決策模式之深刻研究,這本書成為決策模式理論的經典之作,曾經暢銷達五十萬冊。他在2017年發表新書《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立刻洛陽紙貴,成為中美兩國外交決策菁英必讀之作。

格雷厄姆.艾利森以西元前五世紀的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對摧毀整個希臘世界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的詳實紀錄與精闢分析為基礎,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理論。他將戰爭的起因總結為雅典的崛起,以及斯巴達揮之不去的恐懼,使戰爭不可避免。他把這個理論運用到過去五百年,國際體系的權力平衡面臨改變的十六個歷史案例,發現其中有12個案例最終無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興起中的強權與原有的霸權之間,難以避免一場對雙方都造成毀滅性傷害的大戰。

艾利森教授這幾年四處奔波,不斷向華府與北京的決策菁英提出忠告,雙方都必須汲取歷史教訓,摸索出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和平共處之道。或許在核子時代,中美雙方都會控管軍事磨擦,避免衝突升高引爆人類集體毀滅的悲劇;但即便是中美之間的全面冷戰,也足以讓全球化大幅倒退,並把世界經濟推向大蕭條的深淵。他的歷史個案分析中非常重要的結論是,兩個霸權爆發全面衝突,在多數情況下都不是他們主動挑起或蓄意發動的,而是因為戰略盟友的挑釁激起其中一方動手教訓,然後另外一方被迫回應,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中美若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爆發全面戰略對抗,將是世界經濟的巨大災難。Flickr by futureatlas.com
中美若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爆發全面戰略對抗,將是世界經濟的巨大災難。Flickr by futureatlas.com

艾利森曾到訪台灣,藍綠兩陣營都拜訪過

艾利森教授在2018年12月訪問中國大陸之前,特別走訪台灣,並與藍綠各陣營的代表性人士廣泛接觸。我也出面做東,邀請江宜樺、蘇起等多位重量級人士與他餐敘,並主持他在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的公開演講。他提醒聽眾,源於戰略盟友的挑釁,導致中美之間爆發全面衝突有兩個比較大的可能:一是北韓發展核子武器導致美國發動奇襲,一是台灣走向獨立導致北京決心動用武力。

他不諱言,中美關係目前處於互信基礎十分脆弱的階段,而白宮決策核心又有像波頓(John Bolton)這樣具冒進傾向的鷹派參與中樞,台灣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川普政府對北京容忍底線進行戰略試探的犧牲品,這讓他十分擔憂。

他私底下請教我的看法,我很坦率地向他表示,中美應該可以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他所列舉以爆發悲劇性軍事衝突收場的十二個歷史案例,其中十一個都發生在地理上鄰近的兩強之間,只有日本與美國的太平洋戰爭是例外。

看懂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事件,就知不會發生

美國對日宣戰,乃是日本偷襲珍珠港而引爆,這個悲劇性的決定源於日本政治體系的失靈,而不是國際形勢逼迫下所導致的必然結果。這也是日本著名國際關係學者堀田江理(Eri Hotta),根據細緻而深入的歷史研究後得出的結論。

堀田江理在《日本大敗局:偷襲珍珠港決策始末》(Japan 1941: Countdown to Infamy)這本名著中,將二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前八個月的歷史細節,包括整個計畫的決策過程,以及日本政府在1941年面臨的兩難處境,做了詳細的分析。書中提到,日本自1937年入侵中國後,耗盡人力和有限的資源,經濟也每況愈下,日本統治階層在是否繼續擴張主義的問題上嚴重分裂,甚至在軍隊高層中也不乏質疑者。

軍方強硬派內部亦有人認為,如果與美國開戰,日本將必輸無疑。堀田江理的這本歷史名著就是要回答,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軍人、文官、外交官以及天皇,要將自己的國家和人民置於不必要的危難之中?

通過深度剖析許多迄今未公開過的日文第一手資料,她的歷史分析描述了那些將國家引向災難的存疑者、謀劃者和所謂的愛國者的動機及作為,展示了當一個強大國家的政治體系失靈時,可能帶來的全球性危險,展現出理性是如何被吞沒的。

當時每個人都是明白人,卻不敢說NO

當時每個人都是明白人,但誰都不敢說「不」,都指望別人出頭、自己附和,最終釀成集體災難。例如,以山本五十六大將為代表的日本海軍重要將領,均反對日本加入軸心國,發動對美戰爭,但是陸相東條英機所營造的愛國主義與反美情緒,籠罩了整個日本社會,讓所有在決策圈內理智上抗拒對美開戰者都不敢公然反對。日本就被這股席捲整個社會精英階層的非理性情緒,一步步推向戰爭深淵。

《全球化的裂解與再融合》,作者朱雲漢,天下文化出版
《全球化的裂解與再融合》,作者朱雲漢,天下文化出版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中研院士朱雲漢辭世,曾預言中國崛起、美國弱化
中國間諜氣球挑動緊張神經,美國這回輸了?
美日中搶奪戰略優勢,東亞武器競賽將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