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的地圖看的音樂 東縣原住民族傳統歌謠專輯問世

臺東縣府委由專業團隊製作《聽的地圖|看的音樂》原住民族傳統歌謠專輯,並舉辦成果展及演出活動,圖為噶瑪蘭族人演場傳統歌謠。
臺東縣府委由專業團隊製作《聽的地圖|看的音樂》原住民族傳統歌謠專輯,並舉辦成果展及演出活動,圖為噶瑪蘭族人演場傳統歌謠。
臺東縣府委由專業團隊製作《聽的地圖|看的音樂》原住民族傳統歌謠專輯,並舉辦成果展及演出活動。
臺東縣府委由專業團隊製作《聽的地圖|看的音樂》原住民族傳統歌謠專輯,並舉辦成果展及演出活動。
臺東縣府委由專業團隊製作《聽的地圖|看的音樂》原住民族傳統歌謠專輯,並舉辦成果展及演出活動。
臺東縣府委由專業團隊製作《聽的地圖|看的音樂》原住民族傳統歌謠專輯,並舉辦成果展及演出活動。

為保存原住民傳統歌謠精髓,同時融入現代音樂型態,臺東縣政府委託專業團隊,深入部落採集、紀錄傳統歌謠並重新詮釋,在傳統音樂架構上賦與全新生命,完成《聽的地圖|看的音樂》原住民族傳統歌謠專輯,並舉辦成果展及演出活動,呈現傳統歌謠的全新風貌,將來也能透過音樂串流平臺與更多人分享。

 

由金曲獎得主昊恩統籌製作,知名音樂人保卜、MUSA明馬丁及林明陽等編曲,《聽的地圖|看的音樂》專輯走入部落田調、採錄並紀錄影像,從縣內阿美族、卑南族、布農族、達悟族、魯凱族、排灣族及噶瑪蘭族等7個族群文健站所採集的39首傳統歌謠中挑選10首,於TTstudio聲音部落錄音室製作完成。

 

來自延平鄉武陵部落的王金龍說,剛開始錄製在協調上比較不容易,「布農族的音樂沒有Do Re Mi」,要有很多次的練習,把歌詞背熟,還要培養默契,「以前不知道好的音樂怎麼呈現,參與後才發現這個領域不是這麼容易,要細心、要專業,才能把聲音、音樂發揮得淋漓盡致。」

 

將散落於臺東各部落的傳統歌謠,以音樂地圖方式串起,《聽的地圖|看的音樂》以專輯保存臺東縣無形文化資產,擔任統籌製作的昊恩說,專輯中收錄的歌謠,都是老人家們的壓箱寶,最能夠代表自己部落的歌,「讓他們知道他們的歌有去處,而且可以被保留,我們要做出的是更大的價值。」

 

臺東縣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聚落(TTICC)所設TTstudio錄音室,具一流的規格與設備,提供在地音樂創作人等表演藝術工作者使用,「有專業的硬體設備,但是要乘載甚麼?」昊恩說,「我覺得是用我們的詮釋權,把我們的文化跟音樂,再做一次整理,不是為了改變,也不是互為背景,而是互相成全的概念。」

 

縣府原民處表示,TTICC是花東第一個以推廣部落在地影音文創產業的單位,盼能吸引更多在地青年回鄉駐村創作,透過不同文化發展形式,讓民眾看見多元文化與藝術兼容的南島文化首都,更能讓TTICC成為原鄉文化傳承及藝術創作的重要場域,保存、累積臺東在地音樂文化資產,並賦予全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