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穿英國的兩面手法

(圖/獨家報導主筆室)
(圖/獨家報導主筆室)

衣冠城/自由撰稿人

英國國會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8月30日發布標題為「傾斜視野:綜合審查與印太地區」(Tilting horizons: the integrated Review and the Indo-Pacific)的專題報告。報告中指出,英國政府所謂的「向印太地區傾斜」的策略需要對中國採取更加協調一致的態度。

在這份報告中,英國下議會外委會稱台灣已經是「獨立的國家」,只是現在叫做「中華民國」(ROC)。報告還指出臺灣擁有具國家地位的所有資格,包括常住人口、明確的領土、政府,以及與其他國家建立關係的能力,只是缺乏更廣泛的國際承認。

 台灣缺乏廣泛國際承認

其實這份報告宣傳意義大過實質意義,無庸置疑,中華民國擁有憲法、主權、人口、領土等一切符合國家的形式條件,無須他國國會的認定。重點在於報告中指出的廣泛國際承認,這才是當今中華民國的外交困境。遺憾地是該報告並沒有進一步地要求英國行政部門外交承認中華民國,並建立邦交。

在現代國際體系中,國家獨立人格的完整取得還是在於國際承認,而不是他國的一紙國會報告。英國如果真的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就應由政府正式宣告,甚至與台灣建交,那麼不願或不能理由是什麼?難道不是礙於英國的「一中政策」嗎?英國有想要改變這個政策嗎?如果沒有,這份報告的真正用意與效力何在?

報告內容還指出,台灣政府並未正式宣佈獨立,因為中國將此視為開戰的理由,但台灣總統蔡英文解釋稱,這是因為台灣「已經是一個獨立國家」,無需再宣佈獨立。顯然英國國會完全接受了民進黨政府對於中華民國的定義,只是這樣的定義明顯與中華民國歷史以及現行中華民國憲法不符。英國是「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協定」的參與國,不可能不知道中華民國與台灣的關係。1950年,英國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國家,中華民國因此主動與英國斷交。

英國也不會不知道英國與兩岸外交史的前因後果,很難想像在此報告後,英國政府會進一步採取任何有利於我的行動,英國國會報告不過就是配合民進黨的大內宣,或是作為與中國大陸談判的籌碼。

英國政府與國會不同調

果然就在英國國會報告發表的同一時間,英國外相克萊弗利(James Cleverly)展開訪華行程,他是五年來首個訪華的英國外相。他行前表明雖然與中方有分歧,但雙方仍需就重大議題合作。克萊弗利說,嘗試孤立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會是一個錯誤,英國需要與中國有所接觸,尤其是氣候變化、傳染病、經濟穩定及核擴散的重大國際問題上,都需要中國參與才能解決。他此行被視為是嘗試破冰之舉。他到達北京後與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會面。就算英國短期內不會與中國重修舊好,但也不會為了台灣與中國翻臉。

事實上,英國作為一個議會內閣制國家,不同於美國總統制常常國會與總統分屬不同政黨,英國議會與內閣要取得一致行動是天經地義的事,根本不必大費周章的宣傳。議會報告承認台灣是「獨立的國家」的同時,外相卻出訪一個聲稱擁有這個「國家」主權的國家,豈不自相矛盾?這不過是英國在玩弄兩面手法罷了,台灣不但不值得高興反而應該思考這樣論述在國際的後續效應。

※以上言論不代表獨家報導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