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台灣!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 6台人全程台語演說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會議今年於6月3日在德國登場,一群來自台灣的專家、學者、NGO組織和企業們,歷經無數次的波折,今年終於成功取得登台機會,一行20人當中,有6人全程以台語發表演說,一開口就驚艷全場,團員坦言很緊張,但能以台語在全球關注的場合演說,意義非凡,讓國際更認識台灣。

圖/TVBS
圖/TVBS

亞太永續學院老師林英杰:「我來自台灣,真希望台灣能有一天,可以成為世界的公民。」

全程用台語演講,民間團體在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的會前會,利用台語發表自己的永續故事。

媒體人陳維鈞:「我來自台灣的高雄,我是台灣一名本土的記者,ESG包含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管理三個目標,這是全世界人的事情,台灣人也要跟著做,媒體是國家的第四權,如何扮演監督的角色?」

流利的台語,希望透過自身媒體專業,推廣永續觀念,更在發言時介紹家鄉高雄,為台灣做宣傳。

媒體人陳維鈞:「其實我大概準備了快半年左右,其實蠻緊張的,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真的是首次用台語,跟全世界的人用台語來發表演說。」

亞太永續學院老師林英杰:「蠻慶幸的,可以用我們自己的母語,台語來做發言,這算是我歷屆參加以來一個心願。」

負責帶隊的老師就是他,逢甲大學博士林英杰,8年多來,為了要參與氣候變遷大會,他每一年都會到會場外,與其他國際團體社交,爭取認同,終於國外NGO組織被感動,從一開始進場幾分鐘,到今年帶領20名台灣民間學者,到聯合國波恩會議,更以台語演說。

亞太永續學院老師林英杰:「7、8年之前吧,可能沒有辦法進去,到大概最近34年,開始參加比較大的會議,像是之前的SB或是COP,我們大概都是20人左右。」

來自台灣的學者,分享從資助偏鄉棒球隊,到企業發展ESG,或是開發減排、碳交易等技術,讓台下197個參與的組織或國家了解台灣,透過母語揚名全世界。

更多 TVBS 報導
AI推升用電 經長:推節能方案滿足至2028年新增需求
國家人才發展獎評選納入ESG 助企業永續轉型
學習性青聚點攜手青年護水文 盼水資源永續經營
歐洲議會右傾 第一槍喊廢2035年汽柴油車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