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耳朵都享受!《阿不拉的三個女人》細膩質感穿越舊時代

記者MOMO醬/專題報導

充滿質感的時代劇,能夠帶著觀眾穿越時光,感受經典年代的情感糾葛。《阿不拉的三個女人》,改編自楊麗玲所著同名小說《戲金戲土》,劇情講述一個把台灣電影當自己生命的小戲院老板──阿不拉,在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時,仍堅持為電影藝術奮鬥的故事,而他與結髮妻、摯愛女人和紅粉知己的感情發展,也是本劇令人期待的精彩元素。

▲《阿不拉的三個女人》描述阿不拉對理想的堅持,和三個女人之間的故事。

懷舊的配樂、赤腳的孩童與純樸街道,加上民眾群聚電影院的畫面,《阿不拉的三個女人》一開播就帶觀眾回到純樸的民國40年代,就連片頭曲的字體設計,都讓觀眾像是在欣賞一部懷舊的電影,戲劇製作的細膩可見一斑。

▲《阿不拉的三個女人》描述阿不拉對理想的堅持,和三個女人之間的故事。

阿不拉的三個女人》獲得新聞局補助300萬、文化部102年度高畫質電視節目補助3000萬,以電影4K規格拍攝,畫面處理絲毫不馬虎,不管是場景、美術道具或是服裝都相當講究。遞案2年,籌備半年才開拍,導演王為坦言,考究和重現舊時代的氛圍,是整部戲最大的挑戰,他說:「光是美術組的人員就動用了13人以上。」

▲片頭曲的字幕,都讓人像是在看一部舊電影。

故事橫跨民國30到50年代,《阿不拉的三個女人》除了在台影文化城取景外,主要場景有大林萬國戲院、民雄日式招待所,除了嘉義之外,劇組也到彰化溪州的成功旅社、北投溫泉旅社等地拍攝,力求提昇真實感。雖然是老台灣的故事,但造景要懷舊,卻不能破舊,才能感受時代榮景;造型則要讓觀眾覺得「俗」,但偏偏它就是當下最時髦的妝髮,才能讓時代劇的氣氛自然呈現。

▲劇組成功營造舊時代的熱鬧街道氣氛,這場踩街的戲就動用200位演員。

▲在酒店裡地位不凡的麗娜,髮型經典卻又不減亮麗丰采。

角色活在舊時代,對於整體儀態與台語的口音當然得更加要求,女主角劉香慈和男主角柯叔元,都曾分別被導演王為嫌棄「氣質太好」、「走路太帥」,而資深演員張柏舟更成了大家的台語老師,常常現場就能來個台語教學,不藏私分享最符合那個年代的台詞講法。不同於鄉土劇時有台語口條欠佳的演員,《阿不拉的三個女人》中大家一口流利的台灣話,就像是真正活在那個年代,更加烘托出這部戲的質感。

▲雖然道具給人懷舊感,但質感要「新」,才能代表劇中時代的繁華。

▲阿布拉擔任電影院重要的「辯士」,用道地的台灣話說得一口好戲。

用心又精緻的時代劇《阿不拉的三個女人》與《一把青》,皆能在Yahoo奇摩同步觀看,每週日晚上10:30鎖定Yahoo奇摩,一起見證阿不拉和他熱愛的電影,以及生命中三個重要女人的動人故事。

好戲推薦:
阿不拉的三個女人
春花望露
新娘嫁到
我的老師叫小賀
麻醉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