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蛇崛起!台捕獲數量超越「臭青公」專家曝主因

每年四月到十一月都是蛇類活動的高峰期。(圖/shutterstock)
每年四月到十一月都是蛇類活動的高峰期。(圖/shutterstock)

夏日將近,許多蛇類也隨天氣逐漸變熱開始出來活動,其中每年的4月到11月更是蛇類出沒的高峰期,根據林務局統計,近三年的通報量有逐漸遞增的趨勢,其中資料更顯示,過去最常捕捉的蛇種是「臭青公」,但是近期數量已經被眼鏡蛇超越,專家也指出,毒蛇出沒的頻率增加,似乎是正在適應都市化環境,以及適者生存的結果。

 

臭青公是台灣常見的蛇種之一,但近期的捕獲數被眼鏡蛇超車。(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臭青公是台灣常見的蛇種之一,但近期的捕獲數被眼鏡蛇超車。(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林務局資料統計,最常被捕捉的蛇種,分別是臭青公、眼鏡蛇、黑眉錦蛇、南蛇與雨傘節,三年內總體累計捕獲將近6萬9千尾,驚人的是眼鏡蛇成長速度之快,讓它的數量超越了長年冠軍臭青公,其中桃園、苗栗、台中、台南也都是眼鏡蛇的捕獲數居冠。

 

對此,屏科大生物科技系副教授蔡添順解釋,捕捉量不能與野外族群數量畫上等號,也與民眾是否積極通報以及各縣市捕蛇的單位或人力有關,不能單單看這個數據就以偏概全。

 

專家表示,人類活動範圍擴大原棲地遭破壞,留下適合人類環境的蛇類。(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專家表示,人類活動範圍擴大原棲地遭破壞,留下適合人類環境的蛇類。(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蔡添順更表示,有時並非單一蛇類數量增加,而是人類活動範圍不斷擴大,將它們的原棲地破壞,破壞森林也不斷填掉水田蓋房子,留下了耐旱性強、開闊地形也能存活的眼鏡蛇、臭青公、南蛇等蛇種,間接成了人為的「適者生存」,再加上近期長期乾旱,眼鏡蛇的比例更隨之提升。

 

林務局表示,捕獲的蛇大多交由受委託捕捉機關處理,少部分指定釋放地點,把蛇帶離人群放生。

 

更多 TVBS 報導
儀表板有蛇!陸男左右開弓「人蛇纏鬥」 飆到收費站放生
澳超市買菜送毒蛇! 婦返家嚇壞「被咬恐器官衰竭」
北市動物園保育員遭龜殼花咬傷 已打血清觀察中
3.6米蟒蛇活吞愛貓 泰女童見「腹部形狀」崩潰

更多生活相關新聞
2萬噸進口豬肉哪去了? 7成變加工品
漏水高過新北、台南 北市納悶
野柳神祕第3區 預約參觀
台南捷運路網擴大 經費增至7倍
小傷口變大膿包 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