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眼鏡行」密度高 網點出不倒關鍵:利潤驚人

許多白內障患者期待術後可不戴眼鏡。但專家說,要擺脫眼鏡,必須先評估患者有沒有散光、近視等其他視力問題,否則仍須眼鏡輔助。中央社記者陳偉婷攝  107年9月12日
網友好奇眼鏡行利潤為何。(圖片來源:中央社)

各行各業都有其生存之道,一名網友在網上發問,台灣大小眼鏡店林立,但非生活日常所需,讓他不禁好奇:「眼鏡行如何賺錢?」底下網友點出不倒關鍵。

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匿名2公社」好奇發問,「眼鏡店開一堆,問題是又不是天天換眼鏡,這到底是在賺啥?」網友紛紛留言表示,「不能說的秘密」、「利潤非常⋯⋯」、「安全帽店一堆也沒人天天換安全帽」、「之前幫眼鏡大盤印聯單和賣藥的做紙盒,才發現,不能多說了」、「眼鏡成本低的讓你想不到」、「利潤很高」。

驗光挑鏡片 (圖)
網友表示眼鏡行提供的不僅是商品,還有專業的驗光服務。(圖片來源:中央社)

另一名網友則在PTT上以「眼鏡是暴利商品吧」為題發文,文中提到,「前陣子去眼鏡行配了一副便宜的多焦眼鏡,什麼抗藍光跟變色功能都沒有就要3千,結果我拿驗光單的資料在淘寶配了一副一樣度數的多焦眼鏡,還有抗藍光跟變色功能,不用含運還不用1千台幣,而且眼鏡戴起來跟在眼鏡行配的根本沒什麼差,所以說眼鏡根本是暴利商品吧。」

底下網友熱議,「台灣眼鏡行密度打趴麥當勞」、「30多年前才是暴利,價格跟現在差不多」、「現在價格沒以前好賺了」、「附近的眼鏡行老闆都開跑車上下班」。

也有網友表示眼鏡行提供的是專業服務,「眼鏡行就是賣服務的阿」、「價值在驗光跟鏡片,調整鏡架跟磨鏡片」、「拿淘寶比,就知道是外行人,品牌、等級不管,拿個處方買材料,自以為賺到,真的有趣」、「眼鏡行最大成本是店租,當然要轉嫁給消費」、「鏡片不值錢,鏡架不值錢,值錢的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