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週期的變化:父母如何因應對不同階段的嬰幼兒睡眠需求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報導】據研究,兒童的睡眠週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這對父母在照顧幼兒時有了些新的挑戰。從足月嬰兒到學齡兒童,睡眠週期逐漸改變,並伴隨著不同的睡眠需求與模式。

嬰兒時期,睡眠週期大約有50分鐘,從淺眠到深沉再到淺眠有著明顯的變化。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睡眠週期逐漸延長,且夜間醒來的次數逐漸減少。所謂的「睡過夜」並非指整夜不醒,而是指夜間醒來後能否有自我安撫的能力,再順利返回睡眠狀態,不會打擾到父母的休息。因此對於嬰幼兒的睡眠訓練需要考慮到這點,能成功自我安撫的嬰兒基本上要滿3個月,因此應適時給予安撫與照顧,也不可忽視嬰兒身體不適的警訊。

父母最辛苦的初生兒時期

從新生兒到兩個月的階段,嬰兒每天的睡眠時間約為13至14個小時,以短暫的睡眠和清醒交替為主,且沒有日夜之分。這段時期對父母來說挑戰重重,尤其是夜間的照顧工作,了解寶寶每段小睡大約2-5小時,接著再清醒1-2小時,而親餵的寶寶小睡時間通常較短、約1-3小時等睡眠的發展規律,謹記不趴睡、不蓋被、不用枕頭、床上淨空、獨立睡一張嬰兒床但與爸媽同房等安全守則,能幫助父母更從容應對兒童的睡眠需求。

幼兒期睡眠差異開始出現

從兩個月到一歲的階段,兒童夜晚的睡眠時間逐漸拉長、平均為12至13個小時,長睡眠可拉長到9-10小時,再搭配兩次小睡,此時個別差異也會開始出現,不同孩子有著不同的睡眠習慣,有些兒童可能會在入睡前表現出搖頭晃腦或身體搖晃的睡眠節律性動作,大部份在5歲後都會有所改善,如有發現異狀家長與醫生需再進一步做癲癇的鑑別診斷。

學步期睡眠習慣建立格外重要

當孩子到了一至三歲的學步期,睡眠時間會進一步減少至11至13個小時,夜間睡眠時間可達9.5至10.5個小時。這個時期孩子開始怕黑,父母應該建立穩定的睡前習慣,睡前1小時要避免活動和3C的刺激,在睡前可讓孩子有個睡前點心,不過豐盛大餐要在睡前兩小時進食完畢、以免干擾睡眠,創造一個昏暗舒適的睡眠環境。

到了三至五歲,兒童的睡眠時間平均為9至10小時。在這個階段,某些孩子可能出現夜遊、夜驚、做惡夢甚至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父母應及時尋求醫療幫助,同時建立在固定的時間點睡覺等正確睡眠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

原文出處:國泰醫訊 2024年5月號【未來主人翁】

【延伸閱讀】

寶寶有意外怎麼辦! 專家傳授嬰兒心肺復甦術(CPR)

解析嬰兒睡眠6大倒退期,寶寶睡得好.父母沒煩惱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20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