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世情】《鳶山誌:半透明哀愁的旅鎮》第六章,書寫經驗分享

三峽舊農會。詹明儒提供,取自三峽鎮農會。
三峽舊農會。詹明儒提供,取自三峽鎮農會。

一瞬百年,時過境遷,掩埋六人公的三角湧郊埔,已大樓林立、人來車往。安慰過鄉土作家、六人公,三峽某瘋子繼續前行,他在幽暗的復興路地下道裡,釋放出兩層不同年代的六男二女。然後,他們走向記憶中的三角湧溪畔古徑,消失不見;他自己則沿著民生街,走進早已族群共榮,攤販聲此起彼落的鬧區。

染布,是三峽傳統產業。六男身穿薯榔泡染的清末本島衫,本島褲;二女身穿大菁泡染,幾可亂真的古代「青姑」姊妹裝。八條人影,驚鴻一瞥,感覺似乎步伐沉邁,意向堅絕,目標明確,一概無視於來往人車的存在,倒是不知是古裝連續劇演員,還是時下愛搞怪的變裝遊客?

宰樞廟旁「公館尾庄」今貌。詹明儒拍攝。
宰樞廟旁「公館尾庄」今貌。詹明儒拍攝。

宰樞廟旁「公館尾庄」今貌。詹明儒拍攝。

他行經老農會,拐入漢墾初期由李姓墾民建立的「公館尾庄」,偷窺了向來不涉政治的李家先祖們,竟因某子孫參加紅衫軍「倒扁遊行」,所引起的一場小爭執。走出宰樞廟側小巷時,八條人影爬上溪岸碼頭重現了,他竟然看見走在前面的六男,心情突然波動起來,緊握著拳頭,開始舉高大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好像正在向這尊李姓家神,怒聲抗議著什麼。

前方,是清水街「襲奪」秀川街,今古交纏的兩街,並又一起往前交纏祖師廟埕而去的多重時空路段。此前,他已答應協尋台南許君,但現在更加急於追查六男二女的來龍去脈,於是打手機協商鄉土作家,他想改變小說規畫的既定路線與目標。本來以為掌控權在握的這固執傢伙會反對,不意竟然大加讚美的恭喜他說,「你終於找回一份屬於本身的自我意識了」,還有「你總算懂得反抗了」!

碼頭、紅頭船的壁畫照片,左為清水街,右為秀川街。詹明儒拍攝。
碼頭、紅頭船的壁畫照片,左為清水街,右為秀川街。詹明儒拍攝。

碼頭、紅頭船的壁畫照片,左為清水街,右為秀川街。詹明儒拍攝。

本章,我試圖依據上述「多重時空」,預埋往後鋪陳的支脈路線,演繹以下對應的人事物:

一、支脈路線

◆秀川街:以日式語言命名,起於民生街前段左側之古街,穿過「公館尾庄」、祖師廟埕,止於土地公坑溪左畔;可間接通往廟側右邊,老街後巷之古老聚落。
◆清水街:以中式語言命名,民國六十年代沿三峽河左岸而築之新路,在宰樞廟前「襲奪」秀川街中段後,經過祖師廟埕尾的長福橋「末端斷面」,可通往八張左岸,追查藍染原靈的拍戲現場。(小說中,此兩街有日本「襲奪」清朝殖民,中華民國「襲奪」日本統治之「史道」隱喻)

二、對應的人事物

◆公館尾庄(在今之秀川里轄內):為清代漢墾初期,由李姓先民於三角湧溪左岸,所始建的最早漢人聚落。昔有碼頭,同治初葉,已帆檣林立,商況熱絡。
◆宰樞廟(上帝公廟):創立於清朝乾隆四十年(1777),主祀玄天上帝,為福建泉州安溪縣李姓墾民之家廟。

宰樞廟內殿。詹明儒拍攝。
宰樞廟內殿。詹明儒拍攝。

宰樞廟內殿。詹明儒拍攝。

◆公館尾碼頭:早期的渡船、卸貨碼頭,有多艘紅頭船、帆船,航行於風櫃店(樹林)、新莊、大稻埕(台北)之間。
◆老農會:前身為「三角湧區信用組合」,由陳種玉、陳嘉猷、陳國治等士紳,成立於日本大正六年(1917);民國三十八年(1949),改名為「三峽鎮(區)農會」至今。其原建築已拆除,改建成「信用部民生分部」,總部遷往長泰街。
◆復興路地下道:位於三峽大橋西端,為三峽唯一的地下道。(小說中,為呈現異度時空的轉換入口之一)

(【菁染大夢】《半透明哀愁的旅鎮》第七章,書寫經驗分享。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