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本濕地環頸雉調查 較去年少81隻創5年新低

每年3、4月是環頸雉的繁殖期,在臺東知本濕地可看到環頸雉求偶繁殖。(荒野臺東分會提供)
每年3、4月是環頸雉的繁殖期,在臺東知本濕地可看到環頸雉求偶繁殖。(荒野臺東分會提供)
荒野保護協會與臺東縣野鳥學會日前在知本溼地展開環頸雉調查。(荒野臺東分會提供)
荒野保護協會與臺東縣野鳥學會日前在知本溼地展開環頸雉調查。(荒野臺東分會提供)

每年3、4月是環頸雉的繁殖期,在臺東知本濕地可看到環頸雉求偶繁殖,但保育團體日前在知本溼地展開調查,發現到的環頸雉較去年大幅減少了81隻,推測可能和溼地水源減少,導致食物來源減少有關,也呼籲民眾在繁殖季期間,不干擾、不引誘、保持距離觀察。

 

根據「2023年臺灣鳥類紅皮書名錄」保育狀態評估,環頸雉列為國家極度瀕危(NCR)等級,在東部野外還有族群數量,荒野保護協會與臺東縣野鳥學會日前在知本溼地展開環頸雉調查,野鳥學會解說員許宸說,各隊在走的過程就覺得「聽到的聲音、看到的數量比較少。」

 

果不其然,調查結果發現環頸雉共計115隻,較去年196隻少了81隻,創下連續7年調查以來第2低,推測可能和溼地水源減少,導致食物來源減少有關,荒野臺東分會組長蘇雅婷表示,目前已經和縣府協調,整治灌溉水末端水流方向,讓濕地生物能提供野鳥足夠的食物來源。

 

此外,保育人士也推測,環頸雉數量減少可能與去年知本濕地大火、外來種銀合歡密度太高,以及受到野犬威脅有關,實際原因需要更密集與長期的專業調查才能確認。

 

野鳥學會表示,3、4月鳥類繁殖高峰期,也是民眾最容易親近牠們的時候,因此吸引許多西部和北部的鳥友遠赴臺東拍攝環頸雉,呼籲民眾在繁殖季期間,不要干擾、不要引誘、保持距離觀察,讓這些珍稀的野生動物在這一季能順利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