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人民幣 走貶機率大增

工商時報【記者林殿唯╱綜合報導】 人民幣中間價昨(27)日升創近8個月多以來新高,但市場匯價卻逆勢走貶,即期匯價是3個多月以來首次完全在弱於中間價的一側波動,市場普遍預估,短期內人民幣走貶機率大增。 在人民幣匯價逆勢走貶的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官員也表示,人行已經大幅度減少對於外匯市場的操作,「基本上已經退出常態干預」。 人行昨日公布的中間價為1美元兌6.1320元人民幣,比前一交易日升值約0.06%,連續3個交易日走升,創下今年3月19日以來的新高紀錄。不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人民幣即期匯率卻不升反貶,以1美元兌6.1392元人民幣收盤,較前一交易日微貶3基點。 對於即期匯價逆勢走貶的情況,交易員表示,因為市場上購匯需求不斷增加,壓制了人民幣的升值趨勢,而鑒於年內人行大幅減少干預,預估人民幣短期走貶功能將會增強。也有交易員認為,在人民幣貶值明顯的情況下,人行可能會調升中間價,但市場匯價將依然走貶。 人民幣今年以來一反過去只升不貶的趨勢,讓外匯市場頗感意外,貶值幅度一度達到3.4%,僅次於日圓,是亞洲最弱貨幣之一。但在中間價的引導下,人民幣匯價有所反彈,若以昨日收盤價計算,今年以來人民幣即期匯率貶值幅度已經縮窄到約1.39%。 中間價與大型銀行操作是人行調整人民幣匯率的主要手段,而根據現行規定,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的每日波動幅度被限制在當日中間價的上下2%以內。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胡曉煉昨日則在一場論壇上表示,人行已經大幅度減少了對外匯市場運行的干預,並已基本退出常態干預。她還強調,中國會繼續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並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防範區域性和系統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