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擇偶:新時代年輕人的擇偶策略偏好
現代人普遍對婚姻「除魅」,不再把結婚和生育當作人生中的重要目標。(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提到擇偶,我們首先就會聯想到婚姻。
但近年來,我發現愈來愈多年輕人呈現出一種傾向:無論是我的學生還是諮商個案,大家普遍對婚姻「除魅」了,不再把結婚和生育當作人生中的重要目標。比如,小陳就坦言,持續處在戀愛關係中、但不進入婚姻,是她未來更為傾向的一種生活方式。她認為和一個人相處幾十年是難以想像的,如果覺得厭倦了,就可以考慮換掉伴侶。
影響人們採取短期擇偶策略的因素
從人體解剖學和生理心理學的相關研究來看,短期關係帶給男性的繁殖收益是顯而易見的。遠古時代的男性可以在短期關係中獲得直接的繁殖收益:成功受孕的女性愈多,他就擁有愈多的後代。而「男性比女性更希望發展短期關係」這個結論,也是經過大量研究證實的。和女性相比,男性渴望擁有更多的性伴侶,希望在交往中盡快進入性關係階段,甚至可以為此降低擇偶標準。
但這裡存在著一個問題:即便是短期關係,也需要雙方都願意。在不採用非法的暴力手段的前提下,男性如果希望做短期擇偶行為,都需要徵得女性的同意。因此,女性可能也會在短期擇偶過程中獲得某些收益。這些收益可能包括經濟收益或物質資源、遺傳收益甚至更換配偶等等。
因此,對於短期擇偶策略的選擇,確實是男性占主導,但女性也不在少數。
還有一些因素會影響人們採取短期擇偶策略。
首先是性別比例。當女性過剩的時候,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傾向於短期擇偶。對男性而言,可選擇的範圍變大了。對女性而言,緊迫的是先進入一段關係,哪怕是短期的,之後可以再想辦法將短期的變成長期的(比如懷孕)。
其次是配偶價值,即一個人對異性的整體吸引力。配偶價值高,比如社會地位較高、具有更優質的男性特徵、長相帥氣等,會讓男性獲得更多資源(包括性資源),因此他們更有可能採用短期擇偶策略。同樣地,配偶價值高的女性也會更傾向於選擇短期擇偶策略。
最後是人格,尤其是隱蔽人格。隱蔽人格特徵顯著的人普遍比較擅長處理短期擇偶關係。他們的策略是降低擇偶標準,同時擴大擇偶範圍。他們看重的是自身利益而不是感情。比如,大偉在訪談中承認,他遊刃有餘地與短期伴侶相處,從不輕易做出承諾,不討論未來的婚姻和養育子女的問題,也不願意被任何一段關係束縛。他明白自己並不想要長期關係,所以透過這樣的方式享受短暫的親密與愉悅。
不同的時代會出現不同的理念,並無好壞對錯之分
但為何最近短期擇偶在年輕人群體中流行起來了呢?或許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希望有太多的承諾,也不希望為日後長期的生育和養育成本埋單,只想活在當下。造成這種現象,既有生活成本增加的原因,也有就業困難的現實考量,還有透過網路映射到公眾視野中的各種問題等等。最終,這些綜合性因素共同引發了一種社會趨勢,即不婚不育。這也充分解釋了當下結婚率和生育率的下降。當然,這個問題討論起來非常複雜,也並非本書的主題,所以不再贅述。
以下是我研究中的部分訪談內容,從中可見一斑。
「對於年輕群體,尤其是我們年輕女性來說,不結婚可以帶來太多好處了。一方面可以免去生育帶來的生理痛苦,我是真的很怕痛!不僅是痛,從備孕到孩子出生後坐月子,還要經歷太多我壓根就不想做的事情。不知道未來我會怎麼想,但我現在堅定地不想生孩子。而且,不生還能杜絕孕期丈夫出軌,我身邊這樣的案例不能算多,但也不少了。我覺得產後憂鬱不都是荷爾蒙的問題,其他原因就不說了,懂的人自然懂。再說了,不要孩子還能節省養育成本啊,不用煩惱得在學區買房子,賺的錢可以完全由自己支配。」──小艾,二十四歲
「如果不生育,我的生活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啊。畢竟在生育成本,尤其是時間成本上,男女之間的差異太大了:一邊需要十月懷胎,另一邊幾乎沒成本。這筆帳我得算清楚。」──小瑛,二十八歲
「我覺得當下不管男女都應該選擇短期擇偶,誰也不用考慮太多未來,因為未來確實不會按我們的預期發展,更多的是走一步算一步吧!我身邊的同事、朋友都是這樣。只要做好防護措施,女性也可以像男性一樣只看臉,不圖別的。」──小莉,二十五歲
「過了三十歲後,本以為家人會極力催我去相親結婚,我內心很忐忑,結果沒想到他們比我想得明白啊!他們說,現在我們這一代人確實不太適合結婚生子,尤其是在大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壓力太大了。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他們希望我過得開心,這讓我超級感動!」──小陳,三十一歲
「天天喊男女平等,真正做起來很難,所以就先從擇偶自由開始吧!只要符合我的審美,哪怕他窮一點、矮一些都可以。我又不靠他養活。談戀愛而已,太認真的話,壓力真的好大。」──小安,二十三歲
「我不想要孩子,我還想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加豐富多彩。我還有物欲,如果一個人喜歡我,願意給我買東西,我當然開心,同時我也會買給他。就算哪天他不給我買了,我自己也能買。」──小羅,二十二歲
「我想得沒那麼遠。合適就先談著,未來有可能走進婚姻,那就走,不行就好聚好散,隨緣一些。真要抱著找一個就過一輩子的心態,自己反而會害怕。」──小薇,二十九歲
「從小父親就沒怎麼管過我,或者說我就沒怎麼見過他,都是我媽媽帶我,你說我還相信婚姻什麼?還是找個男朋友,或者養條狗吧。」──小麗,二十歲
不同的時代會出現不同的理念。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意識到,每個人的生活環境是不同的,受教育程度是不同的,人格特質是不同的,甚至年齡階段也是不同的。我們有屬於自己的認知和生活態度,也會有不一樣的偏好和選擇。無論是選擇長期擇偶策略還是短期擇偶策略,本質上並無好壞對錯之分。就像之前提到的「先天vs.後天」、「人性本善vs.人性本惡」,都不存在一個絕對的標準答案。相比於從自己的固有視角去評價他人,我更傾向於尊重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內容來源:《親密關係中的隱蔽人格:遠離「操縱、暴力、虐待、自戀」的魅惑與傷害》寶瓶文化授權轉載。
更多信傳媒報導
「多喝熱水」到底哪裡錯了?
京華城案》柯文哲遭當庭逮捕 小草北檢外聲援 外媒BBC、彭博相繼報導
老是瘦不下來?醫:可試試「精準醫療」輔助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