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公平的定義

旺報【本報訊】 在全球不景氣的氛圍下,財富重分配聲浪高漲。美國眾議院已通過「富人稅」;法國總統奧朗德課徵富人稅計畫,卻遭最高憲法機構憲法委員會裁定違憲而受挫。在大陸,研擬8年之久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今年有望出爐;台灣課徵證所稅及檢討軍公教人員待遇,也有追求收入公平的意味。 不論已開發或新興市場國家,追求財富公平成了消弭民怨的手段,日進斗金的富豪自然成為打擊對象。然而,為何景氣欠佳時,有錢人就有「義務」繳更多的稅?我們必須深思究竟什麼叫「公平」。 平等主義是一種分配正義,是對財富的適當分配。但極端的公平分配像是毛澤東實行人民公社,努力工作或消極怠惰所獲報酬皆一致,歷史證明這種「結果公平」反釀成更大災禍。 人有橫財致富,取之有道更重要,一個公平社會應該追求「機會平等」。當前大陸社會穩定性不足的根源,在於底層的人欲憑藉自身努力力爭上游並不容易,向上移動的路上受到太多腐敗與特權的阻擋。當社會瀰漫絕望感,人們就會極盡所能打破體制,造成群體性事件層出不窮。這也是為何中共十八大報告中要強調建立「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社會。 台灣在軍公教人員待遇較差時期訂定的養老制度,因應當前所得分配情勢重新合理檢討,也是一件符合公平原則的好事。 英雄不怕出身低,主政者應有遠見,營造一個努力就有機會美夢成真的環境,相對公平的社會體制,讓全世界懷抱夢想的人慕名而來,集天下英才攜手打拚、共創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