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台灣連7年無WHA邀請函 英美日又是口水挺台

世衛大會召開前夕,外長吳釗燮和衛福部長薛瑞元手持「Let Taiwan In」與「Taiwan Can Help」的標語手板,呼籲WHO接納台灣加入。(圖:外交部網頁)
世衛大會召開前夕,外長吳釗燮和衛福部長薛瑞元手持「Let Taiwan In」與「Taiwan Can Help」的標語手板,呼籲WHO接納台灣加入。(圖:外交部網頁)

年度世衛大會WHA21日起在瑞士日內瓦登場,台灣還是沒有拿到大會發出的邀請函。儘管如此,由衛福部長薛瑞元領軍的代表團仍在19日出發,行前強調台灣不該缺席,強烈要求加入WHO、或至少能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的意願;外長吳釗燮更直指世衛秘書長譚德塞並未秉持中立和專業原則,一再忽視台灣參與的急迫性,更點名中國大陸就是幕後黑手。

政府近年來不斷強調我國大力提升對外關係;俄烏戰事爆發與共軍侵台威脅也喚醒國際社會對台灣生存與安全的重視,並重新檢視中共處處封殺台灣國際空間的蠻橫行徑;就算解放軍三不五時張牙舞爪、上演圍台恐嚇戲碼,卻似乎無法阻卻各國訪賓絡繹不絕來台。但民眾還是想問:既然全世界好像全都站在台灣這一邊,那麼攸關全台2300萬人切身權益、同時和政治未必得扯上關係的世衛組織或世衛大會參與權,這些年來何以始終無法獲得突破?

如果關鍵卡在譚德塞徇私偏頗、屈從北京淫威,那麼去年5月,他為何能以155比5票的懸殊比例,蟬聯世衛秘書長大位?這也意味著往後至少4年,台灣在他的任期內極可能還在世衛門外徘徊。

面對國際參與的困局,外交部依舊不改堆疊能證明自己努力的統計數據:像是列舉去年在WHA共有13個友邦為台提案;10個「理念相近國家」及「馬爾他騎士團」在大會中「直接發言」挺台,還特別點出包括德國、法國、盧森堡、捷克和立陶宛等5國,都是首度發言提到台灣。至於今年,吳釗燮強調,今年的聲勢看來會更好,不但替台灣發聲的國家變多,層級也更高。

至於夠份量的挺台力道,除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本月9日曾發表一份鼓勵「世衛組織」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衛大會」的聲明之外,一被立委問起美方提案推動台灣重返WHA的實際進度時,吳釗燮立刻表明「協商內容不便公開」,還說「如果執著於提案,就可能會錯失很多機會,但美方支持的力道與多元化方向值得肯定」。

而外交部5月初則推出一支配合主題的記錄短片「台灣一直都在」,強調是由醫師視角呈現我國對全球公衛的貢獻,藉以呼籲WHO能接納台灣的參與。此外,大概就只能看見來自民間像是「台灣聯合國協進會」所推動的系列活動,例如邀請前中研院長翁啟惠出席「世台會」在瑞士當地舉辦的主題論壇,主辦單位聲稱會結合知名網紅、蒐集現場素材後再以影片或直播呈現給各界。

這些看來反倒像是流水帳的記錄,讓大家依舊看不清目前實際推動的進度如何?特別是既然有那麼多國家或重量級友人都對台灣無法參與世衛充滿同情和支持,那在行禮如儀或場面話之外的實際成效又在哪裡?遭遇到的困難和階段性大小進展,似乎也都不應該憑外長那一句「協商內容不便公開」就可以隨意打發。畢竟同樣的場景已經重複了7次,總不能年年都尋求突破、卻年年都停留在原點。(張柏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