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工業之母 台灣發展四大聚落

石化工業之母 台灣發展四大聚落

高雄氣爆意外,讓民眾對於台灣發展石化業產生疑慮,政府和專家都說,石化業是工業之母,又有巨大產值,不能趕走石化業,如果台灣不能沒有石化業,民眾能不能選擇讓石化業到更安全的地方進行生產?請看今天的財經火線。

台灣有四大石化聚落,由南到北,分別位在高雄市的楠梓林園、雲林麥寮工業區、苗栗頭份以及桃園龜山鄉的煉油廠,這些區域過去人煙稀少,但現在是石化工業區與民宅比鄰而居,一場高雄氣爆意外,讓民眾長期來的高分貝抗議聲浪,似乎更具備正當性。但是,台灣真的能拒絕石化業嗎?

工業局主任秘書游振偉:「化工紡織橡膠電子光電,其實都需要石化產品作支援,所以,以短期來看,台灣還是需要有石化業發展。」

工研院競爭力中心主任杜紫宸:「我們台灣最主要的紡織業,是所謂機能性的紡織品。」

就是現在大家穿衣服的時候,常常需要作一些除臭保暖排汗,這都來自於我們把化學纖維,作一些混織的一些創新,按照經濟部工業局的計算,2013年台灣石化產業上中下游總產值2兆8千億元,廠商家數共1萬1千家,總就業人口是28萬人,和去年國內生產總值15.8兆元新台幣相比較,等於整體石化產業貢獻18%的產值,杜紫宸說,石化是工業之母,更是台灣新興產業背後的隱形冠軍,那麼,石化產品可不可以倚賴進口?

工業局化工組長洪輝嵩:「進口的話,它的整個生產成本就沒有競爭力。」

從實際面的生產來講,所有石化廠都是24小時運作,那個量是非常大的,沒辦法有那麼多船運來支撐這樣子的原料運送,在石化工業中,最基礎也最重要的產品是乙烯,所以全球拿乙烯產量來評斷各國石化工業的發展程度,行政院統計全球乙烯產量,美國中國沙烏地阿拉伯日本南韓分居前五名,台灣排名第九,年產量400萬公噸,在這400萬公噸當中,中油體系以高雄為據點,產量共有108萬公噸,台塑體系以雲林為主,產量共有292萬公噸,也就是說,全台灣73%的乙烯產量,來自相對安全的雲林麥寮離島工業區,27%來自地狹人稠的高雄,如果台灣不能拒絕石化業,那麼可不可以拒絕設在家門口的石化業,請石化業退出高雄?

工業局化工組長洪輝嵩:「三輕這部份不可能停掉,你要把這個(三輕)搬掉,中油就不要(生產)了,然後我們每個人用的汽柴油還有重油,這些就沒有來源了,經濟議題永遠是選擇。」

當國光石化無法通過環評,順利設廠,也就意味著位在高雄的三處中油輕油裂解廠,短時間內無法功成身退,但是在高雄氣爆意外之後,台灣石化業的發展,要不要讓全民有重新選擇的機會?(民視新聞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