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廠外洩塑膠粒 西班牙海洋生態受衝擊

西班牙塔拉戈納海灘一片遼闊,擁有海天美景的沙灘看似潔淨無瑕,仔細一看,沙子裡藏著一顆顆的塑膠顆粒。

善業計畫創辦人奧利瓦表示,「將一大把沙倒進篩網,你才知道有多少塑膠顆粒,每次看到顆粒的數量都讓我們很震驚。」

南歐最大的石化廠就蓋在附近,他們生產塑料業的原料稱為塑膠原粒,從廠區外洩的塑膠原粒難以估算。每年10月發起淨灘活動的善業計畫創辦人奧利瓦說,光是這片沙灘,一個半小時篩出的塑膠顆粒就多達180萬顆。

奧利瓦提及,「每當衝浪季一過,我心裡就五味雜陳,知道自己在充滿污染的海面游泳,就像泡在塑膠濃湯裡。」

根據統計,每年有23萬噸塑膠原粒流入大海,地表的陸地幾乎全都有它們的蹤跡。這些塑料原粒從哪裡來?除了從工廠生產過程中外洩,運送途中和回收處理過程也會造成外流。

2021年斯里蘭卡外海一艘貨輪翻覆起火,3個滿載塑膠顆粒的貨櫃翻落海裡,這些大小不超過5公釐的塑膠粒無法自然分解,釀成難以挽救的生態浩劫。

威爾吉利大學生化學家羅維拉指出,「塑膠粒不僅僅是污染源,它是污染物質的大雜燴,小型的污染炸彈,是海洋有機生態的死亡威脅。」

塑膠原粒由聚乙烯或聚丙烯製成,加入色素和阻燃劑等添加物,這些成分會干擾人體內分泌,甚至致癌,掉到海裡的塑膠顆粒也會吸附海中的污染物和病原體。

根據西班牙專家的分析,現有的魚類和殼類海鮮體內的海洋塑料濃度已經達到警戒程度。

羅維拉說道,「如果魚類或蚌殼類吃進塑料,牠們不只吃到塑膠,也會吸收這些添加物,然後人類再吃這些魚和蚌,就一併吃下這些化學添加物。」

一顆顆排列整齊的塑膠圓珠看起來晶瑩剔透,卻是殘害海洋生物的凶惡殺手,也造成食物鏈的失衡。想要緝凶,得請出偵探。

善業計畫海洋學家瑟葛雷恩說明,「我們將塑膠顆粒分門別類,我們秤重、計算數量,歸納出塑膠顆粒的外觀特性。」

瑟葛雷恩採用縝密的科學方法,定期到海邊採集塑膠顆粒,回到實驗室分門別類、秤重和計算數量,歸納出塑膠顆粒的特性與化學性質,循線追蹤到到源頭,是來自於南歐最大的塔拉戈納石化廠區。接著透過公開倡議,引起公眾的注意,促使公權力介入。

塔拉戈納化工事業協會主席瑪斯表示,「我們改善工廠設備,加裝回收盤,在外漏地點強化吸塵流程。」

早在2001年,跨國塑料產業發起了清理塑膠垃圾OCS的行動,環境永續結合企業發展已經成為趨勢,但要確實減少塑料污染,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歐盟海洋廢棄物政策資深官員蒙哥汀指出,「歐盟努力將塑膠原粒納入危害環境的危險等級。」

歐盟海洋廢棄物政策資深官員表示,塑膠原粒是導致環境慢性污染的主因,實際的作法之一是加強工廠包裝密閉度,以及塑料運輸貨櫃必須低於甲板高度,避免貨櫃翻覆時掉落海裡。

官員坦言歐洲對於塑料的相關立法刻不容緩,因為海洋環境的存續現在已經來到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