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糖尿病成因獲唐獎 哈本能:肥胖可控制

(中央社記者石秀娟華盛頓19日專電)唐獎生醫獎共同獲獎人之一、哈佛榮譽退休教授哈本能研究糖尿病成因,讓二型糖尿病治療邁入里程碑,並可治療肥胖問題。他說,肥胖並不是無法控制,相關研究也可能應用於心血管等多項疾病。

利用類升糖素胜肽(GLP-1)類似物減重的藥近年很夯,甚至被稱為神藥。近87歲高齡的哈本能(Joel F. Habener)正是促成GLP-1受體促效劑研發的科學家。

哈本能專研分子內分泌學,1970年代以鮟鱇魚的升糖素前驅蛋白(preproglucagon)基因為研究對象,為發現人類腸道細胞分泌的激素GLP-1奠定基礎。他與莫依索夫(Svetlana Mojsov)、霍斯特(Jens Juul Holst)共3人獲頒今年唐獎的生醫獎。

目前腸泌素GLP-1受體促效劑已用於治療二型糖尿病和肥胖。哈本能說,相關研究很可能用於治療其他疾病或成癮行為。此外,哈本能也從實驗鼠身上選殖出相同基因,並證實其中含有升糖素和GLP-1、GLP-2兩個胜肽片段,GLP-2受體促效劑也已用於治療短腸症候群。

●糖尿病藥效時間延長至一週 治療里程碑

哈本能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對於二型糖尿病患者來說,GLP-1受體促效劑像「安全閥」,在調控血糖方面有「神奇效果」。

他說明,GLP-1受體促效劑一方面能促進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當血糖因注射胰島素等原因而降低到過低的水平時,它則會「自動關閉」,形成保護作用,避免患者可能因低血糖導致休克或死亡。

丹麥製藥公司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利用哈本能的研究開發供二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的GLP-1受體促效劑Liraglutide,每天一劑,2009年獲得歐盟核准使用。

之後,哈本能利用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DPP-4)延長GLP-1的作用時間,促成諾和諾德研發每週施打一次的Semaglutide,美國在2017年率先核准使用。這個長效型用藥提高患者生活品質,可以說是糖尿病治療的里程碑。

●減緩胃排空速度降低食慾 減重效果顯著

哈本能說,許多接受Liraglutide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曾參與諾和諾德的研究,其中過半患者有體重過重的問題。研究期間,許多患者無法吃完「測試餐點」,因為他們很快就有飽足感,「減重效果非常顯著。」

這項研究也改變了人們對肥胖的看法。

哈本能指出,過去人們並未將肥胖視為問題或疾病,而是認為它與無法控制飲食、意志力或理性有關。他和諾和諾德的研究則發現,GLP-1受體促效劑可減緩胃排空食物的速度,控制血糖水平,導致飽足感和滿足感,這是體重減輕的主因。

他說,GLP-1受體促效劑也會影響中樞系統的飽足中樞,降低食慾。有些參與研究者甚至有嘔吐現象,是比較極端的例子,但只要從低劑量開始,就不會有問題。

●GLP-1受體促效劑醫療潛力大 待更多實驗驗證

除了這些已開發的藥物。哈本能說,科學界近年發現,GLP-1受體促效劑可能應用於更多醫療領域,包括改善酗酒、抽菸、或吸毒等成癮行為。

他也說,GLP-1受體促效劑藥物可降低罹患結腸直腸癌的機率,另對治療腎衰竭、皮膚乾癬可能有正面效益,也可能幫助減緩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失智等神經退化病情的惡化速度,以及降低罹患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他說,這些效益都還在實驗階段,但有些研究已經得出正面的結果。

哈本能在2021年初感染COVID-19,去年決定退休,實驗室也關閉。他當時正在研究源自GLP-1的九胜肽(nonapeptide)、及五胜肽(pentapeptide),兩者都是較近期才發現的小分子。

哈本能指出,他已發現九胜肽能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對線粒體產生作用。線粒體就像「細胞的能量工廠」,負責將食物轉化為能量。九胜肽有可能用於治療因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引起的多種疾病,例如心血管、發炎性疾病、神經退化等,但還需要進一步的實驗來驗證。(編輯:陳慧萍)1130619